马玉秀
峨眉山市双福镇小学校
摘要:新课标的普及让教师们逐渐提升了积极的教学思想水平,也逐渐认识到了采用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对于小学音乐拉私活,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关键。教师应当采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应用,希望对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应用
引言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新课标推行之后,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们的认可。而且,体态律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应用得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音乐中的美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应用还能让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对学生全面成长至关重要。
1.借助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效果,对音乐的感知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积极应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尤其要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灵魂,而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正好比较适合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有的音乐节奏舒缓,有的音乐节奏轻快,有的音乐节奏激昂,无论是哪一种音乐,通过该体态律动来进行感受,都能大大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律动的过程中,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更加感同身受。比如,在进行《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进行舞动,感受音乐的节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学习这首歌曲,还能让他们更好地沉浸在音乐的环境中,受到欢快气氛的熏陶。再比如,在进行《鲁冰花》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缓慢摇摆。由于这首歌的节奏较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缓慢控制肢体的过程中,感受这首歌的深刻的感情,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虽然对外界的反应比较直接和快速,但是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普遍有待提高。
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帮助他们客服欣赏音乐方面遇到的困难。因为小学生在独立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大都只能简单感受音乐的好听与否,对音乐背后所隐藏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常缺乏准确的把握。还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对音乐缺乏兴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不能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影响欣赏效果,进而对欣赏能力的提升造成影响。而利用体态律动教学,小学生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更加投入地进行欣赏,由肢体带动思想,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应当注意,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要设置不同的体态律动方法。比如,在欣赏《草原巡逻兵》这首曲子时,教师就可以先从相对舒缓的体态入手,然后随着音乐进入高潮,体态也逐渐从舒缓变成激烈,幅度有所增加,这样体态在和音乐旋律形成一致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也能得到很好的调动,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内涵。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展示乐曲中不同个体的体态,如巡逻兵的体态、马儿奔驰的体态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感受音乐,以此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加全面地体会乐曲的情绪。
3.让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真正成为学生理解音乐的工具
节奏和音调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音乐。缺少了任何一种,音乐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音乐。而这两者结合起来,所能表达的情感也是更加充分的。不过与此同时,节奏和音调给学生理解音乐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认识到,体态律动可以成为学生感受音乐的有效工具,能够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推进,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感情。所以,教师在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音调和节奏这两方面的感知,让学生可以形成肌肉记忆,对音乐的理解更为深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配合,根据节奏和音调这两条线索来合作完成体态律动的展示,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深,合作能力有所提升,还能在形成互补,通过合作来共同提高表现效果,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记忆,提升欣赏能力。体态律动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光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还能作为一种工具,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体态的调节,找到更加适合乐曲的表现方法,进而让音乐和肢体达成统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结束语
体态律动这种教学方法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它不光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肢体来释放情感,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提升鉴赏能力。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乐曲,对体态进行更为合理的设计,带领学生以这种方法来完成更高质量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邢然. 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体态律动,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 北方音乐,2018,38(24):216-217.
[2]范滢滢.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 音乐时空,2016(08):1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