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佘艳英
[导读] 欣赏评述课要贯彻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

        佘艳英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二十五中学   130300     
        摘要:欣赏评述课要贯彻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欣赏课  美术  影片  故事  音乐  诗词  综合素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因此,在教学中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将影片引用到美术欣赏教学之中。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   
        针对这一现象,我对欣赏评述课作了一个尝试就是创设情境。 情境与知识的关系,有人曾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由此可见,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生命力和美感。进一步说,如果把情境喻为形式,课堂知识喻为内容,所谓“教学无痕”则应体现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因此,在欣赏评述教学中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我作了以下尝试:首先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 ,提问同学:如果生活中没有羊的形象,艺术家能创作出这些可爱的小肥羊的形象吗?学生答:不能。提问同学: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然就会想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提问同学:你更喜欢动画片中羊的形象还是喜欢生活中的羊的形象,为什么?学生答:更喜欢动画片中羊的形象。因为他们聪明、可爱、富有灵气。然后提问同学: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就会想到:艺术高于生活。点出本课重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二、将故事引用到美术欣赏教学之中。  
        为了让学生对这样的理论型的课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注意到了内容是否精彩对能否上好本课起到了一个关键作用,如何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授课意图,并对这样的话题产生兴趣,推敲之后,我决定把教学难点融入到故事中去,让学生在分享故事情节的同时,细细品味和咀嚼其中的内涵或寓意,从而建立知识的表象,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教师用最精妙的语言组织教学也难以达到的,它有着意想不到的收效。


        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的总结部分我设计了这个故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我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道:“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打下很多疆土。凯旋以后由于受过伤所以一直眼睛瞎了,一条腿瘸了。有一天他想找人给自己画一幅画像,第一个画家忠实地把他的形象画了下来,可以说画得很像,但国王大怒把他杀了,第二个画家把他的双眼画的炯炯有神,腿也不瘸了,国王又发怒了,命人把他也杀掉。第三位画家很聪明,他是怎么做的呢?(注意停顿几秒钟给学生思考时间)他画了国王单腿跪地屈膝眯起一只眼睛拉弓射箭的姿势,结果国王很高兴赏给他很多金银财宝。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艺术不是生活的忠实再现,要经过艺术家能动思考。
        从而总结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如果每个学生在上欣赏课时都能够会心地笑一次,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这说明学生在某一方面体验到了作品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获得了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三、将音乐引用到美术欣赏教学之中。
        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而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景在不断的变化,人的情感也在不断的变换。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述、设置情景等手段,往往事半功倍。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胜境,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结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韩熙载夜宴图》一画的欣赏中,放一曲中国古典音乐,那么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就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

        四、将诗词引用到美术欣赏教学之中。
    例如,欣赏宋朝画家马远的中国画《寒江独钓图》,引用唐代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刚好与《寒江独钓图》意境相似。画家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除寥寥几笔画出几道水波外,画面上出现了大片空白。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茫的境界,更突出了江面的宽阔和寒意萧瑟的气氛,以及渔翁在寒江上孤独垂钓的情景。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画家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再通过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欣赏评述课中要贯彻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达到乐于学习的境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堂才是一堂质量高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崔艳君.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新课程学习  2009.(2)
2.陶红燕.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法之研究  2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