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熊鹰
[导读]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体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熊鹰
        四川泸县玄滩镇涂场学校
        摘要: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体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导致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体育教学效率较低。为此,探究小学体育的有效性提升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本文从五个方面出发,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进行了策略探究,以期保证学生可以取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差异;游戏;评价
        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培养学生的合作力、竞争精神等,也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很多人在意识里都觉得小学体育课堂非常枯燥无味,内容没有吸引性。为此,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出发,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去改进与优化体育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下面,本文就对于体育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分析不同学生的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也不例外,学生们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尤其是在身体素质、潜能等方面更是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总是采用“一把抓”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善于把握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自己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通过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学生的差异,保证教学的针对性。
        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跳绳运动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于班上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进行了解,有的学生不会跳,有的学生会跳但是跳得不是很好,还有的学生可以跳得很好。为此,在教学生进行这项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对于不会跳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开展基础性的练习,在练习中要学会跳;对于会跳但是跳得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练习中不断增加连续跳的次数,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而对于跳得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定的花样跳绳练习,在练习中主要训练规定时间内跳绳次数。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训练任务、训练目标和要求的引导下获得有针对性的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目标。
        二、结合游戏化的开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游戏有着无限的热情。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如果总是引导学生进行枯燥的训练,则可能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对于体育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还要注意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化的因素,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不能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揣摩学生,而是要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从而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游戏。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小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讨论的主题就是“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让每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然后,结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师再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以跳绳为例,在组织学生开展跳绳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跳绳转变为有趣的小游戏,即组织跳绳接力比赛,在比赛开始时,每组第一名学生率先出发,每个跳绳跳一遍,边跳边向前跑,到达指定位置后便以同样的形式原路返回,抵达终点后将最后一根跳绳交接给下一名同学,最后看那个小组能率先完成比赛。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感受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三、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同等重要的角色,教学的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师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课堂上积极互动,才能真正进行高效的教与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时候每个学生都在户外开展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互动,促使学生正确掌握一些动作要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而不是在“自由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进行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和教师互动。
        例如,在开展跳绳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这项运动方面的问题,从而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配合与合作,将体育游戏完成的更加出色。在这样的互动中,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亲近性。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进行赞赏,当学生完成一定教学进度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这也是一种互动的形式。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加快乐和轻松。
        四、拓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要想充分发挥体育的有效性,教师仅仅凭借有限的课内体育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促使小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还要注意将体育运动渗透在学生的体育课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说,积极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不仅是对体育课程的补充,也是学生学习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并产生深刻的活动体验。
        例如,在体育课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趣味运动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为了在趣味运动会中取得好的成绩,大部分小学生都可以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运动时间。此外,在学生的课间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一些能够锻炼身体素质的活动,如跳绳、跳格子等等,充分促使学生“动起来”,不要老是在座位上不动。此外,学校也应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形式,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这样拓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给予学生良好的体育评价,保持学生热情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评价都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体育学科也不例外。教师以令人信服的评价作保障,可以充分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进行一定的改进,并且有效保持体育运动的热情和自信心。而为了给予学生令人信服的评价,教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采取相对积极的评价,多表扬、鼓励,尽量不批评打击。
        例如,针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重点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比如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明显进步的学生,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此外,对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不足,如积极性不够、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也要运用委婉的方式去促使学生认识到不足,鼓励学生积极改进。
        总而言之,体育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充分从多方面来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谋荣.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98.
        [2]金丽丽.探析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7(24):129-130.
        [3]陈健.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教育观察,2017,6(24):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