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现增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完全中学 236800
摘要:经过了课程改革,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与优化,内容有所删减和增加,编排的顺序与传统的教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学的方式也需要做出改变,这对于教师而言是更大的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标准与现代化的教学教育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对新教材进行研究,精心备课和组织教学,同时对教学过程积极地进行反思,跟随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潮流趋势,为学生整体数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奠基。
关键词:新课改;高一;数学;创新
引言:新课标的出台为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这也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自从新课改落实之后,教师可能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期间会进行思维的碰撞,正是因为这些体验与碰撞的存在,使得教师不断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和反思,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为自我成长奠定了基础。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一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旨在为教学体系的优化奠定基础。
一、灵活使用教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材并不是简单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时,教师需要掌握创造性的原则,在使用数学教材时需要将自身的科学精神与智慧融入其中,对教材内部知识予以充足,从中选择出优质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加工,从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数学课堂来,激活教材体系,从而构建出个性化十足的教学系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简明地阐述数学问题,同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自主地进行学习。教材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学的内容比教材的范围要广。教学内容范畴灵活而广泛,可以是课内或者课外的,唯有与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相适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挖掘,才能够被视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使用新教材并不意味着完全限制于新教材体系内,部分地方需要进行补充,比如在引入一些实例时,可以增加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若是教材内容的跨度比较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引入过渡性的知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处理[1],提高教材运用的灵活程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教材内容的变化,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与方法,为数学成绩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理解教材编排与编写体系
站在编排体系的角度上进行分析,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内容有所删减与新增,对学生的要求有所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剖析新教材的内容,调整教学思想与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需要对新教材进行剖析,从而掌握新教材的内涵,对比分析新旧教材,提升对新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实现心中有数的效果,比如哪些内容新增或者删减,哪些内容要求降低或者提升,哪些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等。比如在讲述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这部分的知识时,旧教材将三角函数定义作为入手点进行引导,而新的教材则是将三角函数线构建成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进行推导。同时在新教材体系当中,一些集合或者函数求解等内容,相关的讲解过程也被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运用,深入地感知数学知识的实践价值,为将来深入地进行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适应。
三、教学目标调整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也彰显在数学教学目标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在新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引下,教学的目标逐渐转变成为三维体系内的目标,也就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体系当中最主要的变化点,这需要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也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具体过程,其中涵盖着知识的来源、出现的具体北京、过程与具体的含义、获取知识的方式等。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函数这一章节的知识时,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观察具体实例的方式对对应的关系进行感知,从而明确其在函数概念体系当中的作用与价值。情感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旨在借助趣味性更强的实例来促使学生表现出更加高涨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在对概念进行剖析以及理解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在对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的过程中,体会关键性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的应用举措,为自身学习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2]。
四、剖析教材新增内容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新教材当中的思考与探究是新旧教材体系之间所存在的比较明显的区别点,在新的教材当中所存在的思考与探究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挖掘和探索,对相关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新教材当中的“对数函数”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白对数函数对应的性质已经不再是旧教材当中的“由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在新教材当中,反函数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而是借助图形进行归纳和总结。唯有教师对新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上出现的变化进行识别,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借助集体性的备课时间来对这类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教师们能够抒发自己的意见,争取在教学活动当中更多的设计思考与探究性活动,对学生个人的能力水平进行提升,为学生数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五、把握例题与习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严格遵照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明确教学目标,对练习题进行精确挑选,使得学生在新的数学知识体系当中进行知识巩固,同时在对新型数学思想进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性的思维训练活动。在新教材当中所存在的练习题数量比较多,难以程度的差异性也比较大。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照搬例题,因为教材当中部分例题的难度相对较大,对此,教师可以跳过这类例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性的对习题进行讲解和布置。若是学生的基础相对较高且理解知识的程度比较深入的话,可以跳过基础题目,若是想要强化基础,可以借助难度相对较高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联系。对于教材当中所存在的配备不足的数学例题体系,教师需要及时对其他资料当中的数学练习题进行搜集,提升例题的针对性,对数学知识进一步进行巩固,为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3]。
六、现代化技术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体系中,传统的一本教材、教案等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手段。在对高中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等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是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其主要指的是借助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新型表现形式对数学本质与内涵进行有效展示,对传统的认知环境进行改善,强化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深入理解与感受,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进入到全新的境界当中,因此应用的比较广泛。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比较强,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借助图标或者图画等形式对数学知识以及解题过程进行形象化的展示,从而提升数学知识讲解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结束语
综上可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改变,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剖析新旧教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明确对学生要求的变化,学生也需要积极顺应学习要求与目标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深入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为数学素养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连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J].数学教育,2020(11):67-68.
[2]顾潇.课改思想对高一数学教学的影响[J].课改管理,2019(10):115-118.
[3]唐志明.高一数学教学体会与反思[J].数学教学管理,201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