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郑家敏
[导读] 高中生物知识零散、繁杂,给学生的学习和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郑家敏
        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  
        摘要:高中生物知识零散、繁杂,给学生的学习和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针对学生的问题,思维导图这一教学辅助工具被发现并被更多的教师所沿用,并且教学成果显著。因此,本文就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或心智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是一种能够利用关键词、图形、线条等,将大段的文字信息变成彩色化、可视化、髙度组织化的网络结构图,将大脑的思考显性化、图像化,帮助学生思考、联想的学习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当作教学目标,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思维导图作为近些年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好的效果。将其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相信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思维导图具有图解教材知识、教材知识结构形象化的特征,能够增强大脑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学生左右大脑的功能,激活整个大脑积极参与学习、增强记忆效果。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正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优化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1.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覆盖面广且抽象,涉及很多专业名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吃力,容易背了又忘,往往因此而产生排斥心理。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将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清晰的网络,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而且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识点的记忆又多又牢,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满足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强调视觉表象,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知识结构及梳理教学内容脉络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像、文字、符号、色彩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建立立体的知识体系。大量的现代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显示,可视化的表达方法比仅仅基于文本的表达方法在知识的重建、扩散和应用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和学生可以快速地找到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发现各知识点间的关联,使整个教学内容的主线一目了然,避免教学偏离主题,有效遏制教学精力浪费现象,确保教学活动的内在效能实现最优化、最大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灌输式”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是现行课堂的常态,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知识不等于思维,只关注知识忽视知识背后“思维”的教学方式危害极大,学生长期处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思考的状态,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阻碍。大脑拥有无限联想和创造的潜能,思维导图强烈的可视化视觉符号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自由联想、迁移,不断产生新想法和新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预习、中期的课堂教学、后期的复习,但是很多学生都存在认知错误,简单的认为只有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才属于学习的范畴。很多学生疏于课前预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预习什么内容。而思维导图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提前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学习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明晰框架,对自己不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在课堂上更加认真的听讲。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节,将细胞癌变的概念、癌变机理、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而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降低难度,减少学生课前预习的压力,将重难点有效的加深在学生的记忆中。
2.2在课堂讨论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协作和配合,但是通常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会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率,大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没有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进行整改,确保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根据不同的部分进行讨论分析,谈谈自己的见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讨论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该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动态,及时记录并统一讲解。比如,学习“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这一节,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哪些,实践应用中哪些属于有氧呼吸的应用,哪些属于无氧呼吸的应用。
2.3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除了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学习,还有课后的复习部分。都说“温故而知新”,在对学习过的旧知进行复习的时候,往往能收获全新的理解。通常每一节课后教师都会布置作业,学生要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总结,进而去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但由于大多数时候知识点较多且分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总结和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掌握思维导图,更好的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从而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课后练习。比如,学习“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意义,明确了细胞的结构是整个思维导图的重点和核心,拓展延伸出细胞壁、细胞核以及细胞质基质,清晰明确它们的特点和关系,从而可以有条理的记忆,改变了传统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 总结
        综上,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与图式相结合的知识表征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主题突出,主干分明。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培养学生灵活、连续的思维,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能够使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调动多感官的协作作用。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深入的进行生物教学,使学生可以清晰地掌握知识点,建立起知识的框架体系,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同时能够熟练的运用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康日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视界,2020(23)
[2]金鑫.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
[3]程光丽.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
[4]罗应伟.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育,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