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阳
湖南省耒阳市马水镇中心完小421800
教学目标:1.准确识记本课新词汇;2.有感情朗读故事;3.把握课文整体框架,了解故事中每一角色的个性特征;4.掌握名著阅读技巧。
教学重难点:1.灵活运用所学新词汇;2.深入了解《西游记》的文体特征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3.领会课文中细节描写方式,掌握相关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进行课程导入教学活动,致力于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欣赏《西游记》电视剧中“猴王出世”片段
教师认为对于小学而言,生动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其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因此以调动感官来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师:同学们,大家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
生齐声回答:看过!
师:那么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大家一同回顾《西游记》中的片段。
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猴王出世”的片段内容,学生津津有味地品味情节内容。
(二)简单了解《西游记》及作者吴承恩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的原著名称是什么?
生1:与电视剧的名称相同,原著的名称为《西游记》。
师顺着学生的回答,为其普及与《西游记》相关的知识。在此期间教师向学生介绍《西游记》全书的梗概内容,以及书中角色的个性特征。
师:大家知道本书的作者是谁吗?
生2:吴承恩。
师:是的,老师在此简单介绍吴承恩的身世背景,同学们可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教师讲解课件内容,待学生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进入正式的课文讲解环节。
板书:《西游记》;吴承恩;少年成才;官宦生涯;闭门写作
二、课文讲解
(一)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能够渐入课文学习状态,教师带领学生从学习基础性语文知识入手,由浅至深地解析本篇课文。
1.认读生字词
教师将本课中的汉字插入课件中,并以简单到复杂的形式进行排序。
师(幻灯片转换至词汇教学第一篇):同学们可以对应字词上所标注的拼音,试读出每个词的读音。
教师要求学号为1到10的学生,依次读出每个词语的读音。在此过程中教师逐一纠正学生发音不规范之处。随后以“看图解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对应“芝麻”这一名词,教师在大屏幕中出示“黑芝麻”的图片。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芝麻”一词的标准读音,那么对应屏幕中的图片也可知道“芝麻”的模样。
学生纷纷表示认同并准确识记。
对应“镌刻”这一动词,教师在课件中插入动图,以此向学生展示词语含义。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幅动图,谁能试着描述下动图所展示的内容?
生1:动图展示了一位老爷爷正在陶罐上刻字。
师:这位同学对动图描述得非常准确。这幅动图所说明的内容正是“镌刻”这一动词的含义,镌刻即雕刻,指在某种坚硬的物质上刻下文字。
学生结合图示信息,充分理解了这一词汇的含义。
2.划分课文段落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深入解读课文前摸清文章脉络,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划分文章段落。
师:接下来同学们请默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文章每一部分串联起来的?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文章。
师:现在大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交流阅读心得。
学生进行激烈讨论,完成后师生共同划分文章段落。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文章大致可划分为几部分?
生1: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划分为三部分。
师:那么每一部分分别对应哪几段落呢?每部分讲解了什么内容?
生2: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作者在此讲述了石猴出世后的状况。
生3:第二部分为第二、三自然段,讲述了猴子们发现水帘洞。
生4:第三部分为第四自然段,写猴子们进入水帘洞,以及群猴拜石猴为大王。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指点并进行补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以此对课文整体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
板书:第一部分石猴出世;第二部分群猴发现水帘洞;第三部分群猴拜石猴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一同细读课文并深入探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师:相信大家已经大致熟悉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以此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第一段内容中的最后一句话,可以发现石猴的特征是什么?
生1:石猴与其他猴子不同,它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师:是的,作者在第一段中描写了石猴的特性,目的在于为后续描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做铺垫。
生2:从“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这句话能够看出石猴的顽皮可爱。
在一系列的探讨后学生逐渐理解第一段在全文中的铺垫作用。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在第一段的课文解析中,学生已掌握了分析课文的技巧,在分析第二部分课文内容时,教师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文章内容。
板书:发现水帘洞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了解到,这一部分讲述了石猴如何进入水帘洞并称王,内容中包含许多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找出并分析这部分内容。
生1:我找到的是“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经跳入瀑布泉中。”这句话,其表现了猴子机智勇敢,敏捷灵巧的特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探索经典语句的方式总结故事经过。
三、教学总结
到此为止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认为课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此才能使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从而有效强化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