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
湖南省汉寿县第五中学 415907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师要能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优化,达成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就要能认识到教学优化的必要性,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再实施有效化的教学调整。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研究,并联系实际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是高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能否学好生物,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升学。而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些误区,这使得其教学设计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进行分析,找到更加有效地教学调整方法。针对于如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一、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所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研究发现,对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教学目标单一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指向标,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是否合理。而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误区,其设计的教学目标集中于知识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能构建综合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在进行学生知识目标设计的前提下考量学生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构建。
(二)教学方法低效化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会对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当前有很多教师仍将理论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无疑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
(三)工具开发程度低
教学工具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凭依,对教学工具开发程度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在当前,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虽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但其并没有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这使得教师教学的效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得到保障。
(四)实验设计的不当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也是生物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在生物实验的设计上存在不当之处,其所设计的实验集中于演示实验,学生缺乏亲身参与实验的机会,其自身的能力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进行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实际,创建综合目标
为了达成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能将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构建重视起来。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能联系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新课标对当课教学所作出的要求。在此基础下,教师可以先进行知识目标的构建,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构建之后,教师要能再着手进行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构建。这样一来,教师综合化教学目标的构建就得以完成。
例如,在进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化教学目标的构建。在其中,教师就可以构建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明确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学会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元素分析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探究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让学生认同生物物质组成的同一性。
(二)联系课标要求,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是实现教学有效化的必要前提,为了达成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就必要能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尝试着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化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是利用教学问题的提出,使用问题链的形式对学生所进行的教学引导,学生在问题导学之中,就可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合作思考,达成对当课所学内容的深入考虑,进而实现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突破。相较于理论讲授法,问题导学法更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促进。而为了实现问题导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将有效教学问题的构建和有效提问时机的选择重视起来。其中在问题的构建上,教师要能确保设计的问题具有梯度性,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而在问题时机的选择上,教师就可以选择教学导入、教学承接、教学检测三个环节。
例如,在进行“细胞的增殖”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尝试着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能着手进行问题的设计。在其中教师可以设计诸如“生物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变成完整的个体的呢?”“为什么小孩会长高呢?”这样的问题。在提问时机的选择上,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就可以通过受精卵发育成大象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就可以通过“细胞增殖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达成突破。
(三)应用媒体工具,实现有效展示
为了实现有效展示的进行,教师需要能对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分析,探寻其有效应用的方法。一般而言,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其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资源的搜集;二是其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形象化展示。而为了将这两个特点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就需要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所收集的对象有当课的优秀教案和课例、相关的记录片和图片,在搜集完成后,教师要能进行进一步分析,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在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处理完成后,教师在课上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功能将自己所搜集到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下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通过教学检索的进行,教师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大致搜集。在完成教学资源的搜集之后,教师在课上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细胞简述分裂示意图的动态展示,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减数分裂各个阶段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四)设计有效实验,促进学生发展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也是实现学生能力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达成实验的有效构建,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联系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探寻学生实践实验的开展方法。高中阶段的学生,其能力虽然相较于前一学段有较大的提升,但其发展程度仍较低,相应的教师在进行学生实验设计时,就要能将学生小组的划分重视起来,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小组构建。在学生小组构建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
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素”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操实验。在其中,教师要先能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确保各个小组的学生其能力发展都在合理的阈值范围内。在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构建实验的具体计划。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参与,与学生进行沟通,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进行解决。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和教训。
综上所述,为了达成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了教学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作出进一步研究,从问题入手探寻教学优化的方法,进而达成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10):138.
[2]付秋蓉.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6(17):146.
[3]白学利.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