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养成教育   ——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养成教育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 刘丹
[导读] 家校沟通始终是教育活动中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刘丹
        广西自治区南宁市华强路小学 530000
        【摘要】家校沟通始终是教育活动中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两个客观环境就是学校和家庭。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到了知识,养成品德,习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回到家却没有得到延伸,没有得到巩固,那么这个孩子的教育很容易变成5+2=0。同样的,如果他没有最基本的家庭教育,没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他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时候也会格格不入。学校跟每一个家庭的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因为进城务工家庭的特殊性,他们忙于生计,缺乏家庭教育意识跟科学方法,疏于对孩子进行管教,这就让学校与进城务工家庭沟通这个环节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家校沟通进城务工家庭教育
一、研究背景
        作为广西的首府城市,南宁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辛勤的建设者们。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南宁建设的一份子。而这其中,占了很大比例的就是进城务工人员。但是,由于随迁子女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教育意识薄弱,投入家庭教育的时间非常少,导致这类的孩子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此外,通过班主任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家校沟通是否顺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否同步,是否巩固,而不少班主任认为,在推进学校工作以及凝聚家庭教育力量的沟通过程中,跟进城务工家庭的沟通存在很大障碍,其中,家长的无时间,不关心,不配合,不坚持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学校与进城务工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家校沟通始终是教育活动中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学校跟每一个家庭的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因为进城务工家庭的特殊性,他们忙于生计,缺乏家庭教育意识跟科学方法,疏于对孩子进行管教,这就让学校与进城务工家庭沟通这个环节显得更为重要。主要体现在:
        (一)有利于提升进城务工家庭的教育意识。
        (二)有利于帮助进城务工家庭合理分配工作跟互动教育时间。
        (三)有助于家长掌握更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有助于加强家校之间的共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
        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如厕后不洗手,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还有如厕后不冲水的现象。衣着不够整洁,喜欢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等等。虽然并不是只有务工家庭的子女存在这些问题,但确实所占比例较大,这跟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也没有特别纠正引导存在很大的关系。
        (二)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与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般城市里的孩子会从4岁开始接受早教启蒙教育,父母从小注重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拿英语学习来说,一些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基本能掌握四年级所需的词汇量,如此一对比,务工家庭的子女基础确实薄弱,此外,因为缺少有规律的学习行为,也就无从谈起科学的学习方法了。
        (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曾经在一次家长会上做了一个简单的小调查,发现:重视保证孩子阅读量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家庭一般会每周都带孩子去图书馆,家里会设置图书角,每隔两周给孩子更新图书,存书量也非常客观。而部分不太重视特别是租房子打工家庭的孩子基本只能利用在学校的时间看一些课外书。虽然这只是一个班级个例,但是不难看出,因为没有时间,能陪伴孩子读书的忙于打工的家长并不会很多。
        (四)没有较强的遵守规则意识
        规章制度是保证整个学校正常运转的有力鞭尺。我们教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是需要依据的。

一般来说,学生经过头一年的适应磨合,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遵守学校的,班级的规章制度。但少部分孩子,特别是一些从小自由惯了,没有大人管束的务工家庭孩子,他们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表现,还需要加强。
        (五)没有自信的交友心态。
        孩子跟孩子是最容易相处到一起的。但来自农村或者外地,或者务工家庭的孩子,他们相对来说都比较自卑,当他们看到别人崭新的书包,漂亮的发夹,酷炫的笔盒,眼里满是很羡慕。也就直观感受到的物质方面,自己不如别人。而这些孩子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交谈中也特别容易泄气。也反映出他们幼小的心灵还没有意识到精神财富的重要性,所以也没有具备自信的交友心态。
        四、家校沟通促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策略
        (一)降低自身的教育姿态,让家长感受沟通双方的平等性
        很多家长经常说:老师,你们是文化人,是读过书的人,你们才会教,我们这些打工的没有文化,真的教不了。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说:你的孩子,我的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教好。并且我顶多教他六年,而你作为父母,是要教他一辈子的。如果我们老师在沟通的时候只会一味地指责家长为什么不管教好自家孩子,无形中我们就站到了高处对家长们颐指气使。这是不公平的,这样的沟通也肯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我们要主动降低自身的教育姿态,注意措辞语气,让家长感受平等,愿意倾听。
        (二)沟通少说理论,说具体的方法
        我经常会听到家长会的时候,有些老师说,著名的教育学家某某某说过....有一本卖了几百万册的书上说过....虽然理论是指导行为的指南,但作为老师,如果只懂得跟家长吹理论,谈理想,而不告诉他们你到底希望家长们如何配合,那么到最后,这样的家校沟通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特别是务工家庭的家长,他们的理解力不强,常常会觉得这个老师说的很对,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我们在跟这些家长沟通时,最好分点列出详细要求,给出具体指导方法,比如,你希望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活动,那么你可以规定每天都要共同阅读一个小时。
        (三)沟通重在唤起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最失败的家校沟通就是互相指责,换来的结果只能是家长不理解老师,不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更加负面对待孩子存在的问题。其实很多家长都有一个思想误区,他们总觉得自己配合学校配合班级是为了完成任务,是因为不想老师经常电话烦他,而没有意识到,用心做好家庭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们的孩子。作为老师,不应该只有学生闯祸了才联系家长,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分享学生的表现,适时表扬跟提出一些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号召,无形中,把家长团结起来,唤起他们的家庭教育意识。
        (四)家校沟通重在坚持
        一个班40个学生左右,老师根本不可能每个都能家访到位,更不可能每天都反馈每个孩子的表现。那么,是不是就找到借口放弃家校沟通了呢?当然不是,我认为一个有方法的老师会做好自己的家访计划,会有重点的开展自己的家访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一定会坚持做好班级的家校沟通工作。特别是针对那些常年父母不在身边,或者因为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进城务工家庭。坚持沟通,一定能让家长感受到用心,而收获更好的家校合作效果。
        五、结束语
        沟通是一门技巧,更是一种艺术。经营好这门艺术,将会让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合作共赢,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而做好与进城务工家庭的沟通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均衡教育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老师,我们要重视与进城务工家庭的沟通工作,努力保证每一次家校沟通顺利有效,让每一位家长们,特别是进城务工家长们从心底感受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谢亚男.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2]王清平.我国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思考[J].教育导刊,2009.
        [3]董治君.新时期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