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队列队形重要性的认识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罗光春 崔红
[导读] 到底该不该每堂课都进行队列练习呢?这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罗光春 崔红
        沙县大洛初级中学
        沙县大洛中心小学
        到底该不该每堂课都进行队列练习呢?这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一部分教师认为它无关紧要,可练也可不练。另一部分教师与我的观点相同:它必须经常练习。最好每节课都能抽出3~5分钟进行练习,可以将它安排在课课练之前。
        小学队列和体操队形,分为三个水平段。水平一虽然简单但也包括四个内容:
        1、排队、解散、集合
        2、看齐与转法
        3、便步、齐步、跑步走、立定、简单的图形走
        4、转变走,简单的变队形
        需要会听会做的口令有十几个,如:
        集合、解散、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向左(右)转、向后转、原地由一(二)列横队变二(四)列横队、原地由一(二)路纵队变成二(四)路纵队、原地跳步——立定、齐步——走,立——定、左(右)转弯走、原地跑步——踏步、跑步——便步、走成圆形,三角形等形队等等
        这只是水平一队列练习要求的内容,水平二与水平三的要求又更高了,而且都有专门的教学内容,并不是象许多教师不看教参错误的以为那样,队列练习只要四面转法、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就行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将水平一的教学内容分为体育基础常识和基本活动及游戏三个大块。队列队形放在基本活动这个教学内容的第一项,队列队形练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小学的队列与队形,三年级以前不按《队列条令》练习,到了四年级开始,应逐步按《队列条令》要求进行教学与练习。如立正、稍息、看齐的动作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变了动作要求,基本上按《队列条令》要求进行练习。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教学要求要与初、高中有所区别。
        队列与队形练习是低年级基本运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部分练习,可以培养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及坐、立、行姿态与习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队列队形教学,应多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比较法、鼓励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手段,通过集体练、小组练、个人练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会和掌握各项内容。
        如:课中需要学生集中时,可以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教师吹一声集合的口哨之后,开始喊:三十、二九、二八……,先站好的学生会应和教师的声音大声喊:二十、十九、十八……,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大声招呼本列的学生“某某,快点、快点。”其余没到位的学生会快速的奔跑回自己的队伍。他们都会力求把自己的那一列先站好,而且每次都乐此不疲。不信,你可以去试试。
        例:“立正”与“稍息”这两个最基本的队形站立方法,这两个动作学起来虽比较容易,但由于动作简单,练习起来比较枯燥,想要让学生真正达到标准要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我们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始终,每次提一两点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才能使学生的动作得以巩固、提高,得到教学实效。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如果一节体育课就只学这两个动作,想把动作做的好上加好,精益求精,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的注意指向时间不长,象“立正”与“稍息”动作虽姿势变化不大,但对学生的注意力、心理要求较高、负担较重,所以队形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练习的次数不宜过多,这样的效果才好。体育课队列教学时间一般为5~8分钟,尤其不要长时间做原地练习。长时间站立对学生的整个身体形态、脊柱、腿、脚会产生不良影响。

要注意在平常的教学与活动中观察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出现错误及时纠正,甚至不惜拖延一些原先计划好的课堂时间,注重学生正确动作的习惯养成。
        到了四年级开始按《队形条令》的要求组织教学与训练,但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与成人的要求有所区别。五、六年级在以前各年级教学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和变化并提高了难度。如:队形动作“向左(右)转走”这是在四年级“向后转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解放军《队列条令》中的典型动作,特别是做动作时以两个脚掌为轴转动,这是与以往的教材所不同的,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在于此。其它如“按个人所报的数,用不同步数疏散和密集队形”及“行进间用裂、并、分、合的方法变换队形”都较低年级难度增大,但其方式更加新颖而有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和判断能力。
        实践表明,每节体育课几乎都离不开队列和体操队形变换。大纲中的这部分教学内容总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并要求通过经常复习不断提高动作质量。所以队列练习要经常练、天天练!
        例:从体育课的上课常规来看,每节体育课课前2分钟除了检查着装之外,不是也要整队(如: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连续报数)吗?我觉得这一常规除了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做好安全防范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准备、精神抖擞、朝气蓬勃的开始这节体育课的学习。
        例:我曾在一次县级体育学科评优课中看到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却上了一堂上不完的课。整个教学内容才完成了一半,为什么呢?课前临时抽签决定班级、上课内容,没时间演练好几遍,没时间“造假”,缘何?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平常可能没有进行队形的训练,除了组织纪律差、说话、开小差、做小动作的以外。四年级的学生,只会四面转法,其他如“报数”,“向前三步走”这样的口令都无法执行。原先设计30秒到1分钟调动队伍的时间,每次都花了四到五分钟,费了不少口舌解释,学生才能执行。这堂课能上的好吗?我们暂且不评论抽签决定上课班级是否公平,却也能让所有在场的教师感觉到队伍调动离不开队列队形的训练。出现这样的情况,该班级体育教师能没有一点的责任吗?
        观看过好几次的体育教学比赛或交流,发现了不少关于队列队形的问题,如:
1错误:四列横队向教师站立时,由矮个同学开始向高个子同学报数,每个人都向右转头。出现转肩、探身的不必要的动作。
        正确:身体保持正直,由右至左转头,送数声宏亮,清楚,传递迅速准确,精神饱满。(横排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左转头向后,最后一名不转头。)
2教师喊:“队伍,向前四步走”。一般都是左脚起第一步,右脚靠左脚。双步数使学生不得已,也要学会“左脚靠右脚”。无疑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的错误动作。
3错误;常把“立定”口令拖长或“缩短”或不按节拍来喊。
        正确:“立定”口令,没有预令和动令之分,短促的“立定”每个字半秒时间,长的每个字都拖2秒时间。
        4错误:学生“向后转”从左面转过去时,教师也不纠正。
        正确:右脚以脚跟为轴转动,左脚以脚掌为轴,辅助转动。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达180度。
5想起工作的第一年,县里举行体育课观摩、评选。评课、交流时,一位老教师对我说,某位教师上一年级的课,让学生排横队不合适。认为一年级学生太小,应排纵队,当时我还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后来才发现教学参考书上就要求一年级开始排横队了,而且要能区别纵队与横队。如果每个老教师都不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不注重自身的学习,信口开河,会误导年轻的新教师的。
        以上几种错误,出现的确实不该,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有责任去好好考虑怎样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类似的情况。队列与队形练习,学起来容易,但要真正达到一定的规格、标准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动作变化不大,内容简单,多练了会引起厌烦情绪。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与练习内容,每次都能提出一点新要求,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内容都得到巩固,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希望所有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都能认真的研读教参,对每个水平段的教学内容都有所了解,对自己所从教的水平段的教学内容了如指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