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豆荚,刨地瓜,田地里体会生活真谛 ——论劳动教育课程的跨学科融合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孟伟娜
[导读] 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要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

        孟伟娜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何坊街道中心小学   
        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要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远远超过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现在不仅仅是城市孩子,相当多新生代的10后农村娃们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寓教于乐,更加关注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在生活中勤于实践的习惯和情感表现,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田间劳作,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获得成果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分组让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知道合作是现代社会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此次劳动课例中,融合多学科知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以劳育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树美、以劳创新的作用。例如融合数学知识,让学生比大小、称重量、寻找图形、寻找红薯王等活动;融合安全教育知识,在学生蒸红薯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安全用电、安全用火的知识等等。
        (一)、半分闲田孕育劳动课程。低年级的孩子们克服对地里小虫子的恐惧,走到田间地头劳作,摘豆子、刨地瓜,该班老师认为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远远超过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现在不仅仅是城市孩子,相当多新生代的10后农村娃们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里,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什么?豆荚怎么炸开?通过摘豆荚的体验,孩子们把青豆(未成熟的豆)、黄豆(成熟的豆)分类采摘,把豆荚拿到教室窗台晾晒,通过观察豆子蹦出来,孩子真正了解了课文所说的内容。同时鼓励孩子们用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老师帮学生现场录制劳动感言,最后孩子们将整个的劳动收获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知行合一课程整合的效果初步呈现。
(二)、学农实践体验劳动苦乐。
1.课前准备:秋分节气班级劳动田里的地瓜熟了,老师提前做好规划,安排孩子们带好工具、袋子、帽子和水杯,为收获做好准备。学生们一路高歌、欢声笑语到达目的地---地瓜农田。秋风秋阳中,大地一片金黄。班主任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红薯的生长习性、经济价值以及挖红薯的技巧。


        2.安全事项讲解:同时叮嘱学生注意安全,“挖红薯时要注意挖的工具离红薯根远一些,防止红薯被挖坏。”同学们认真听着讲解,个个摩拳擦掌,恨不能马上大展身手……
        3.挖红薯过程:在农田里,孩子们认识了割地瓜蔓的镰,刨地瓜的镐,知道了干不同的农活要用什么农具更省时省力。学生们有的蹲在地上专心致志地铲土;有的拉住红薯根往上拔;还有的干脆手脚并用,又蹭又扒。每当挖到红薯时,都兴奋地喊起来,仿佛挖到了大宝贝,欢声笑语传遍实验田。
        4.开展赛红薯、用茎叶做装饰品活动:比一比谁挖的红薯大、谁挖的红薯多,谁做的茎叶项链更美丽。这个过程要小组合作,开展比一比谁的红薯大、寻找红薯王,看看地块是什么图形等活动,回家称一称红薯重量,做好记录,分组上交。渗透数学知识。
        5.品尝劳动果实:学生们把自己挖出的地瓜冲洗干净用袋子仔细的包好,放学回家再把地瓜做熟品尝。通过刨地瓜活动学生感受到劳动不只是体力的付出,也是一种成功,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这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的知识,特别是安全用电、安全用火等。

        最终取得的效果,经过班级劳动课程的活动和教育,学生的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学生懂得了劳动的含义,通过两次“田野”活动,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更能体谅家人和农民的不易,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怀。此外,班本劳动课程还延伸到家庭生活中,炒菜、洗衣、做饭、家务等生活技能的延伸学习,更激发了学生的劳动欲望。
        基于此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评价一是依据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劳动过程中劳动实践能力的情况,也就是挖红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与同学的合作力还有完成老师布置得其他任务的能力。
        二是将劳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和学生在课堂后的劳动素养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把学生个人表现和小组整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看老师提出要求的完成情况。
        三是利用钉钉直播等现代信息技术评价课堂后延伸的劳动,重点观注劳动教育的过程,改进评价方式手段。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现行硬件条件下,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低年级哼注重的是劳动意识的启蒙。在劳动教育中更应该打破学科之间、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的边界,充分实现劳动育人的功能。下一步将积极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共育链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生活技能展示、节假日劳动等鼓励孩子积极动手,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好习惯,画好劳动教育同心圆,助力学生明白“实干兴邦”,充分发挥劳动的价值导向和综合育人功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