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第二小学
摘要: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树人”以“立德”为前提,人的发展不应该脱离“德”。“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根本要求,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坚持和完善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
“立德树人”它并不是随意地将人进行培养,而需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究的是对人的因材施教,基于对象条件、情况的不同,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把社会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追求创新性发展。“立德树人”不仅是对其对象有针对性地培养,还需要依靠师资力量、社会大环境、国家政策扶持和党的领导。
一、研究背景
《大学》一书中曾提到,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学生通过习得知识,进而充实自己,得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得以报效祖国,发挥自己的力量。回顾以往,在漫漫人类历史进程之中,拥有智慧之人永远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文明兴起发展、生活和谐幸福、经济繁荣昌盛的必要因素之一。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与国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存在激烈的竞争。科技信息化趋势加快,人类从此踏入新的历史篇章。面对新世纪的新阶段,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同时还应当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的先进指导思想,致力于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高教育水平高技术水平的优异人才。
从国内环境来看,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写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其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举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同时,继党的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将“立德树人”作为了教育思想的最核心观念,并在对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当中对此提及,并将其内涵不断升华。在十九大的报告中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根本要求。“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工作中心环节,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新时代赋予给学生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建立强大的师资力量,通过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才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既然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应当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注重在实践试验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材施教。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个体差异、个性差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既然儿童是教育的中心,那么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应当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教学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方式应当主动去适合每个学生,允许学生多样化发展,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创新性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前文中提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但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模式,那便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知识被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它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记忆知识,进而考得一个好成绩。这种模式之下,给了教师、学生、家长一种错觉认识,那就是以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成绩好才算是有价值的人,学生一味的把成绩当作学习的目的,这是一种悲哀。“应试教育”的横幅之下,一批批学生沦为了麻木的“考试机器”。以知识为传授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古板单一。完全按照课本走,讲授为主,作业为辅。脱离了现实实际,学生缺少操作经验和实践经验,人应当具备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逐步磨灭。“以成绩论长短”培养出来的只是善于考试的“工具人”,学生信奉权威,墨守成规,缺乏想象力、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结合
1、要把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德”和“才”之间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和强调“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融合发展有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协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的内部作用力,针对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激发多重育人力量的主动性,补齐现实短板,从而凝聚高校立德树人的整体助推力。
3、准确把握“立德树人”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立德树人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关系。
六、“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结合
1、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加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确定党在“立德树人”教育方向的引领地位,积极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是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领域、各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要利用好课堂这一教育主渠道,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出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
3、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当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教学质量。加强学风、校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文化育人的氛围。
七、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知识更迭速度快。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人才培养计划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复合型人才。“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立德树人”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实践要求苏国红;李卫华;吴超-《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
[2]推进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房广顺;李鸿凯-《思想教育研究》-2017
[3]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黄蓉生;崔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