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春
湖南省浏阳市集里中学 湖南浏阳 410300
授课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教学重点:掌握读名著的基本方法;了解新考纲对名著阅读的要求;熟悉名著考查题型。
教学难点:“拿到名著到底该怎么读”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鲁迅的颁奖词
师:这是一份颁奖词,大家都看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那么颁奖词应该怎么读?找一生读。
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师:谁啊?(鲁迅)你从哪些信息看出来?
师:不错,我记得一个教育家说,判定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可以看他能否在复杂的东西里抓住关键的事物,看来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导读。 多媒体出示
师:拿到一本新书,你首先看什么?(学生七嘴八舌)
师:如果是我会先看作者
师:出示幻灯,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首先要了解作者。
二 了解作者: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师:把你知道的关于他的信息与同学们分享(学生说。)师出示幻灯补充:
鲁迅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后又任内阁中书。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但在鲁迅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多少年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师:我补充介绍这些,是为了可以让大家了解鲁迅性格成因,也便于了解鲁迅作品里所表现的思想。正如鲁迅说的:幻灯出示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师:鲁迅强调“顾全作者的全人”,那除了解作者本人以外,还得了解什么?(稍顿)看”“他所处的社会状态”,也就是说是成书的时代背景。
三 了解背景:你知道这散文集子的写作背景吗
一般的写作背景会在哪里有交代?
“这十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___《小引》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段起瑞政府的卖国行经,学生齐集在执政府前情愿,却遭到士兵血腥的屠杀。在这次屠戮中有47个情愿者牺牲,二百多个情愿着受伤,这是民国史上最触目惊心的一次屠杀。听到这个消息鲁迅抑制不住自己的沉痛和愤怒,一口起写了6篇文章控诉政府在这一天犯下的罪行。
“朝花夕拾”的字面意思是早上凋落的花,黄昏时将其拾起,引申含义就是人到中晚年再来回忆曾经的少年岁月。
师:同学们,《朝花夕拾》既然是名著,那我们看看名著到底是怎样定义的呢。
四、了解名著,明确考纲要求
(一)出示幻灯,生读,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师:读名著,当然也要考名著,名著考察有什么要求呢?
(二)、了解新考纲对阅读名著的要求(幻灯演示)
1、了解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
3、欣赏推荐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4、阐述个人的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五、例读《五猖会》(学生完成老师发的学案)
师:下面我们就以《五猖会》为例,看看应该怎么读名著。
①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
⒀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1、概括五猖会的主要内容。
记叙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理,和被父亲强行要求背诵《简略》的扫兴和痛苦感受。
2、选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父亲、我、母亲、仆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3、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里由忙乱转为肃静了”是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
4、读过《五猖会》后你有什么感受?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六、课堂演练:走进名著考场
师:我们一起见识相关的名著考题。
1、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部小说集,辑录了作者的10篇文章。
B、《琐记》中我们不喜欢沈四太太,因为她在我们吃冰的时候总是说,莫吃呀,要肚子疼的了;我们喜欢衍太太,因为她会和蔼的说,好,再吃一块。
C、鲁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郭巨埋儿》《老莱娱亲》两个故事时引起的强烈反感。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批判了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2、你最喜欢《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散文,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作为我们进入初中以来第一堂学习名著的指导课,你们的收获应该在于以后拿到一本名著,就知道要先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然后读内容、人物、手法,最后还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希望大家与名著相伴,与经典同行,在名著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