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萍
龙里县第一小学 贵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1200
摘要:小学不仅是学生开始学习生活的初级阶段,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时间,因此,教师应当运用丰富的教学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写作作为语文考试中的一大重难点,不仅占考试分数比重很大,而且具有相当的难度,经历过考试的人都清楚,若不能为写作部分预留足够的时间,考试往往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高写作能力;督促完成读书笔记;挖掘思想深度;增加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督促学生多练字
若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着手考虑,单纯的增加练习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文章的构思,另一个是文章的写作,多读书增加知识储备,多写作积累书写手感,通过两个方面的强化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做出如下讨论,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督促完成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书写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若囫囵吞枣,很难做到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及时将读书时产生的所感所悟进行记录,有时候的灵感就是昙花一现、转瞬便逝,在读书时常握笔杆是十分有好处的;另一方面,在书本上的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回忆起所需要的内容,原因是书写的过程中,左右半脑同时配合进入工作状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记忆的任务,其中的原理便是将字体图形记忆转变为动作记忆。学生在记录笔记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到写作中最重要的能力,那便是字体,能写一手好字,往往会为学生加分。
例如,在完成《两小儿辩日》的学习后恰逢周末,我为学生布置了阅读并记录笔记的任务,对所读内容并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全凭学生的自主兴趣。有一位学生在翻阅儒教历史时,突然看到了“内圣外王”四个字,他对此产生了很浓的兴趣,便去查阅相关资料,又查到了一个人叫“王阳明”,更加深入的查到了关于中国文化院阳明心学的相关内容。仅凭兴趣,竟然可以翻阅到如此深层的内容及内涵,虽然以学生现在的能力和水平并不能充分理解“内圣外王”的历史含义、时代意义,但对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仍有着很重要的帮助。我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紧抓灵光,让其璀璨的光芒绽放。
二、挖掘思想深度
小学生虽然心智发育不成熟,但是其思想深度挖掘的潜力远远超过教师和家长的预想,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深入文章内里,与作者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前几次可能会造成学生出现走神的情况,但是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在文章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进行回忆与记录,更是与自身的内心进行深度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不要被他人牵引着进行思考,避免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对任何事物抱有自己的看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业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处事行为能力。
例如,在进行一堂作文课时,学生向我发出提问,“助人为乐就一定要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吗?就一定要是拾金不昧吗?”这样的询问证明学生有一颗单纯的心,我耐心地对她解释,“并不是的,只要通过自己的付出,让他人和自己都感受到快乐的行为就是助人为乐,一件很小的事也会使两个人感到很快乐呢,你仔细想一想,脑海里是不是藏着这么一个故事。”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和定势思维的桎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敢于冲破牢笼,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思想深度的挖掘也需要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在遇到一件事情时,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找到其内涵与实质,最终了解事情的全貌。
三、增加课外阅读量
为了丰富写作知识,储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课本中的知识远不足以支撑学生的写作取材需要,因此,不论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都应当增加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应当广泛而确切,广泛是指种类范围要广,各个科目,各个国家,各个年代都要有所涉猎 ,确切则是指,不可以出现泛泛而读的情况,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因此一定要沉心静气,透过文字的表面思考其内涵的实质。提高是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长此以往的坚持,有了丰富的课外阅读量作为保证,学生的写作便能如虎添翼。
例如,在每个学期开始前和结束后,我会为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在本学期中完成一部小说的阅读,若读的快理解的快,就为自己选择一个长篇小说,若能力有限,选择一部短篇小说也会有所收获。同样在每周休息时,我会提醒学生,要常去“黄金屋”里采摘,做到一件简单的事不难,难的是将这件事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在学期结束时,我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写一篇读后感,以书籍中的某一个场景或事件为切入,分析其对未来剧情的影响,再反观生活与自身,能否学到什么,或者是说在生活中可不可以应用书本中学习到的经验,有所读有所得,才是阅读的闪光之处。
四、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学生在培养写作能力的初期,往往会被带有题目要求的作文束手束脚,原因不仅是脑海中知识储备有限,更是缺乏自我的形态意识,心智发育不成熟,脑海里装的更多的是“学”,很难将所学的东西用出来。此时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以帮助学生积累信心为主,鼓励学生将脑海中储备的文章写出来,写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能力和经验帮助学生完成作文的“转化”。学生实际掌握的往往是一份或几份事例题材,教师可以将这些题材稍加转变,引导学生稍加联想,就可以符合其他的作文要求。有的时候并不是学生写不出来文章,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子里没有干货是没有办法下笔的。
例如,在进行作文课的讲解时,我会对班上的“写作困难生”进行重点关照,有一位男生向我提出求助,说自己只会写和同学吵架生气,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劝慰下道歉和好的例子,我想了想,对他说,“你手里这个例子可以进行稍加变换,进而适应不同的题目,如果要写友情,倾注大量笔墨描写和好之后的事情即可,如果要写师生情,则扩大老师劝慰你这一部分。无论是想写成什么样的文章,一定要在保证字数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事情的描写。”学生挠了挠头,回到了座位。随后我针对无例可用的情况,为学生现场创作了几个例子模板,其实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相当一部分与想象力有关。
五、督促学生多练字
有些学生写字速度较慢而对考试中的写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这一点,为学生布置字帖临摹的作业,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字迹的工整程度,也可以规范学生的笔画顺序。多写多练之后,学生会对字体的大小有一个很好的估量,不会因为偏旁过大而影响了整个字的规整,字迹整洁之后,写字的速度才会逐步提升,谨防因写不完作文而丢分的情况出现。
例如,每天我都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字帖的临摹,但是要将这一任务放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之后,因为只有那个时间,学生才能平心静气,心无旁骛地去写字。写字的过程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常写字的人心态往往要远超同龄人,即便是事情的发展超过了预期,也会保持内心的镇定,因为只有内心平稳,才可以更好的处理意外情况。另一方面,美观的字迹也会使得阅卷老师心情愉悦,可以从侧向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总而言之,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与坚持,相信通过师生双方长期的密切配合,定能够逐渐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收获很多教学经验,这便是教学事业追求的目的之一。
参考文献:
[1]马长奎.试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6(21)
[2]谢志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