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静
河南省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461000
摘要:笔者通过自己教学“鸟语花香”为例,全面展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出在小学阶段辨析形近字的多种方法,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 多种方法 巧辨形近字 方法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识字3,虽说是周一,可孩子学习的激情一点也没受到影响。学文、认字进行的非常顺利。孩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多种自然现象,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本节课最值得我骄傲和自豪的是学习“鸟语花香”这个词。“鸟语花香”孩子们最容易写成“鸟鱼花香”或“鸟雨花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孩子们不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即使理解了使用时也出现错误。怎样才能让孩子熟练的掌握并准确的使用呢?
我做了一点小尝试:
一、看。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让孩子们讨论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然后让同学们交流。孩子们能把图上的内容说出来:美丽的春天来了,小树穿上了绿色的衣服,花儿也露出了笑脸。有两只小鸟正在歌唱这美丽的春天。还有的说小鸟在比赛唱歌,有的说它们在开演唱会呢!孩子们说的很好,可怎么把孩子们说的唱歌和“鸟语花香”联系在一起呢?
二、导。在肯定孩子们的同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能用一个词总结,谁能?第一次这样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不经过思考就纷纷举手,有的说才,有的说“晴空万里”,有的说“绿树”,有的说“开花”,还有的说“春季”“小鸟”等。孩子们还不会用一个词语来总结图片。看来,该我出手了。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都是图上的内容,可是能概括整幅图的内容吗?比如“绿树、开花、晴空万里”可以吗?
生:不能。
师:那“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呢?同学们对照图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晴空万里”可以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呢?
生:没有说小鸟和花。
师:“风和日丽”还行吗?
生:不行,不行!
师:那同学们再看看图,读读课文,文中可藏着一个呢?
生:找到了,找到了,老师!“鸟语对花香”。
师:为什么是 “鸟语对花香”呢?
生:因为图上小鸟在唱歌,花儿也开了。这就是“鸟语对花香”。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词语,词语?
生:知道了,是鸟语花香。
师:对,是鸟语花香。
同时将这个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大家看,“鸟语花香”的“语”是那个“语”?
生:语文的“语”,英语的“语”,语言的“语” 。
师:奇怪了,为什么会是语言的“语”呢?
生:因为小鸟在说话。
生:因为小鸟在聊天。
生:它俩在吵架呢!
生:小鸟在争吵呢!
……
师:可爱的小鸟在那里?
生:这里,这里……
三、演。找了几个同学来表演“鸟语花香”,我再一次感到,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见他们有的做出闻花香陶醉的样子,嘴里还念念有词:真香呀!好香呀!太香了!扮演小鸟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春天真美呀,你说呢?春天真是太美了!应该早点从南方回来。就是呀,你看树木发芽,草儿绿了,鲜花盛开,万紫千红,多美呀!活灵活现的表演一下子点燃了课堂气氛,教室里笑声一片,看着他们,我的脸上也开了花。
四、纠。此时,我在黑板上写下“鸟鱼花香”“鸟雨花香”“鸟玉花香”,指名到黑板前批改我写的词语是否正确,如果错了还让他们改正;出示“鸟( )花( )”,叫孩子填空,及时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五、用。和孩子们一起交流“鸟语花香”的用法,并用之造句,是孩子能学以致用。
你觉得怎么样?教学效果吗?当然是ok了!
形近字往往很能迷惑人,不光孩子容易错,大人也常常傻傻分不清。其实分辨形近字,就好像分辨蝴蝶和蛾子,它们长得再像,也有各自的特点。
形近字,只是几个字看上去相似,但它们毕竟不是同一个字,形近字的含义各不相同,搭配也有一定的规律,并且有各自的特点。拿出玩“找不同”的劲头,还是很容易区分它们的。
简单来说,下面几种方法比较好用:
一、形象法
区分用和甩:把“用”字里面的一竖“甩”出去,就是“甩”。
区分天和夫:“天”在人头上,“夫”是头上插发簪。
二、口诀法
还有一种区分形近字的方法,是口诀法,口诀法往往也和形象法一起使用。
口诀法虽然是用口诀区分,但是它的核心也是抓住形近字的根本不同。
区分戌戍戊:横戌点戍空心戊。
区分渴和喝:渴了要喝水(氵),喝水要用嘴(口)。
区分燥和躁:烤火变干燥,跺脚好急躁。
三、组词法
组词法就是给形近字分别组词,这个组词是和形近字的特点有关的。
比如“有土可做坟墓,有布可做幕布”,就是根据“墓”和“幕”两个字下面的不同组的词。
再比如区分爱和受,也可以用组词法:
爱的下面是友,可以组友爱;受的下面是又,又是从手的样子变来的,受的本义是接受。我们就可以用友爱和接受来区分它们。
四、解字法
就是理解每个形近字造字的本来意义,知道了它们的本义,它们长得再像,你也可以很清楚地区分它们,这是从根本上区分了形近字。
汉字也好,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好,不管它们有多么千变万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通过归纳思维,我们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而完全掌握它,成为自己了不起的思考经验和思维体验,去比较万事万物的相同和不同。这样,我们的思维再也不会是杂乱无章的了,学习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刘兴花. 创新教学方法 巧辨形近字[J]. 新课程(中), 2017, 000(011):P.164-164.
【2】、黄红霞. 借你一双慧眼——多种方法辨别形近字[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5):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