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玲
邵阳市昭陵中学
原以为《大师兄》是江湖武侠片,听同事说起,才知道这竟是一部以教师为主角的电影。我便来了兴趣,直奔影院,看完后感触良多。
影片中有不少理想化现象,让人不由感慨这种感化了问题生、打得过拳王、能吸引美女同事的英雄老师实在难觅。但影片反映的很多方面确实值得观众朋友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去深思。
影片以展示几个典型问题生的家庭背景开头,即暗示了孩子问题出现的根源。在几个孩子因打架斗殴差点被退学时,陈老师首先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沟通,达成一致,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可见,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成长在有问题的家庭里,家庭教育的首要地位不容忽视。陈老师虽然并不专业,可他懂得抓住教育的第一步——家校共育。
也曾是“问题学生”的陈老师在经历了特种兵的历练、战火的洗礼后,深深地明白,学分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更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所以,他深入了解学生,从思想上帮助他们解开了心结,引导有特长的孩子勇敢追梦,极好地诠释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最大的成功是唤醒了学生的内心,让那些迷茫的边缘青年懂得如何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我认为这就是德智中学的校训“人人可教,皆可成才”的真正含义。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李伟聪回答人生的意义是“在错误中成长”,剧中的边缘青年都曾游走在错误中,李伟聪甚至差点误入歧途,其实陈老师年少时也曾犯错,是老校长及时为他指引了出路。无疑,这种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惨痛的代价甚至祸及他人,陈老师就是导致同学罗英杰梦想破灭的凶手。或许,正是抱着这种忏悔以及理解老校长对自己的救赎之后的感恩之心,“大师兄”回到了母校德智中学,帮助师弟师妹们及时纠错,在错误中成长,而不是灭亡。现实同样如此,有些孩子在成长中偏离了轨道,如果家庭放弃了他,学校也放弃了他,他便会在错误中越走越远直至灭亡了。因此做老师的,即使能力有限,也要能拉一把是一把。
可是即使是这样一位虔诚来奉献、能打会唱能说会教的全能老师,最终也逃不过下岗的结局,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当今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剧中双胞胎哥哥的自杀行为,可以说是从小到大积累的自卑能量的爆炸,与才教了几个月的陈老师有什么相干呢?可是陈老师却受到了严重的处罚——社会舆论的种种谴责乃至被离职。学生的哭喊挽留也毫无作用。可见,不仅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我们的社会评价理念、体系也出了问题。
影片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酒鬼老爸一直想要改善父子间的怨怼关系,却不知道怎样去做;叛逆女生的父亲其实同样爱女儿,却总是用数落来替代关爱,最终造成女儿的误解;黑人阿汗的父母不理解儿子的兴趣爱好……这何尝不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缩影呢?可见,如何做好家长,是每一位家长观众应该深入学习的一门学问。再如,问题学生虽然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他们都是好孩子。伟聪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十分孝顺,用稚嫩的肩和奶奶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启程一心想考上大学,自己挣钱赢得经济独立;阿汗尽管经常被嘲笑,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可见,孩子的闪光点一旦被发掘,他就是亮晶晶的钻石。
尹伟红. 一部电影引发的教育思考——向教师和家长推荐电影《小孩不笨2》[J]. 新课程(中学), 2015, 000(009):140-141.
张苡. 请给每个孩子一朵小红花———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J]. 家长, 2007(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