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 林慧红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不断延伸与发展

        林慧红
        浙江省温州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3252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不断延伸与发展,越来越多符合教育实践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出现在了教师的教学环节之中,起到了推动教育模式数字化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这一教学数字化的进程中教师还面临着较多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数字化进程的开展效率,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反效果。在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作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制定工作。
        关键词:教学数字化;语文;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在了教学环节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优化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教育作用。然而在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实践的环节上,由于部分教师还未对数字资源做出更系统的分析,导致语文数字化进程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反效果。为了使数字资源真正发挥出其本身的应用价值,教师应该首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具体的对策,推动数字化进程的良好推进。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素养较弱
        受以往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还相对单一,其在课程中的教学方法还偏向于传统。因此在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学数字化的进程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即为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对较弱。教师作为课堂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衔接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师长期应试教育下所形成并沿用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使用经验,并且教师在教学改革活动中缺乏对数字教学工具的实际学习意识,这导致课堂中数字资源难以切实地被教师利用起来并真正作用在教学内容之上,阻碍了语文教学环节的数字化的进程。
2.数字资源喧宾夺主
        数字资源在教学中以其丰富的表现力以及新颖的表现形式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更为积极地融入到课程环节之中对数字资源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学习。然而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数字资源的应用却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适度原则,即在课程之中过多地使用数字资源。这种过量使用数字资源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数字资源内容之中,让学生难以更好地从数字资源中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基础认知。这一问题即为数字资源在课程中喧宾夺主,没有切实地起到辅助教学内容的表现,反而起到了反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效性难以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3.信息渠道应用较窄
        在现阶段特殊教育的语文数字化进程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用的渠道相对较窄也是造成数字资源应用存在局限性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常常表现在教师对数字资源的应用往往局限于课程之中,形成了固定的数字教学模式,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大地忽视了数字资源在学生课后学习活动之中的延伸应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数字资源在学生课后学习指导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这一问题的存在究其根本是教师对数字资源的开发工作相对不足导致的,需要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数字资源应用渠道的拓宽工作。


二.解决的对策
1.强化信息观念,灵活运用信息手段
        结合对语文教学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入手,强化自身的信息观念。这要求语文教师在阶段的教学中要始终以积极的学习态度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价值,并大胆地尝试将数字资源真正落实在课程之中,推动数字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做到灵活运用信息手段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与数字资源应用的相关学习活动,并通过教学经验的汲取与自身的尝试真正推动教学模式的数字化优化。
笔者在教研工作中为了能够真正发挥出数字资源的积极意义,首先对优秀的数字化教学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与深入的分析,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总结出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并将其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融合,创新了数字化的语文教学环节。例如在《现代化的上海地铁》这一课的学习活动之中,笔者将对案例中网络资源的应用模式分析落实在了课堂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搜集到了多篇从不同角度对上海地铁进行描写的阅读资源,以此在课堂中快捷地构建起了群文阅读体系。在依托网络资源构建的群文阅读框架之下,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不断完善与深化自身对上海地铁这一阅读主体的认识,由此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文章的理解效率。通过笔者深入的学习与分析将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所进行的尝试性结合,学生的课堂阅读效率切实地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作用下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使得课堂数字化进程得到了良好地推进。
2.确立设计方针,灵活设计数字资源
        在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数字化能够最大化地体现出自身辅助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该在对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基础上,做好数字资源在课堂中应用的设计方针制定工作,以此强化数字资源设计的灵活性。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适度性这一设计原则,即保证设计过程中数字资源始终以辅助教学内容为目的,使其能够始终居于次要的表现地位,以此真正在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兴趣的同时,利用其丰富的表现力辅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萝卜丝饼》这一课的课件资源的设计环节之中,笔者即始终围绕适度性原则对课件资源中的媒体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兼容性设计,使媒体资源始终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表现,切实起到了辅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作用。首先为了使课件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笔者在课件的换页或是页面的边缘设计了一些占幅相对较小的图像资源,使其能够以新颖的表现方式与生动力快速吸引学生对课件的注意,并将学生的注意力移向占幅更大的教学内容之中。其次,在课件设计的环节之中,笔者还注重将文字教学内容与媒体教学内容构建了对立的表现关系,通过这种辅助性的设计使得原本书面化的文字内容得以更加具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辅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了教学内容。
3.拓宽教育视野,灵活组织线上教育
        在推动语文教学数字化的进程中,教师还应该不断拓宽自身的教育视野,及时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数字化不能仅仅止步于课堂之中,更应该延展在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的环节之中。这要求教师灵活利用线上交流工具,构建与学生的线上沟通关系,以此做到课后时间内的线上教育组织。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往往能够更有时效性地辅助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完善教育的数字化进程。
笔者通过线上交流工具的方式与班级学生建立了线上学习群组,并引导学生将课后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分享在群组之中,以此构建了课后数字学习模式。例如在《地球清洁工》这一课的课后学习活动中,学生即能够把自身在解决习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群组中进行提问,以此引起同学在线上群组中的交流。在学生交流活动得到一定结果后,笔者则在群组中负责整理与系统的解答。这种线上的教育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及时地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有效性,并完善了语文教学的数字化进程。
只有真正立足于特殊教育的语文数字化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师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制定出真正改善数字资源应用模式的对策,以此实现数字资源利用方法的优化,使教师最大化地发挥出数字资源的应用价值,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艳梅.小学语文教学数字化技术的渗透[J].数码设计(上),2018(2).
[2]张燕.试论数字化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奥妙),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