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关于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提问策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胡建晓
[导读] 提问在推动思维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胡建晓
        浙江省温州市城南小学    325000
        摘要:提问在推动思维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编排了一个提问策略单元,唤醒学生与生俱来、但又逐步减退的问题意识,把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探究欲转变成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学习策略。下面,笔者将从提问的意义、提问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上出现的形式、个人发现等方面出发,浅谈关于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提问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意义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代表了一个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蕴含的就是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正因为提问在推动思维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编排了一个提问策略单元,唤醒学生与生俱来、但又逐步减退的问题意识,把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探究欲转变成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学习策略,让积极的思维活动伴随学习语文学习得始终。
        二、提问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上出现的形式
        1.纵向看
        吴忠豪教授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目标梳理出小学语文课程“阅读”中的提问在各个年级不同的要求:
        三年级:质疑提问。阅读时边读边思考,有提问意识。能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和其他内容提出疑问,并通过请教他人、查找资料等途径解决疑问。
        四年级:质疑提问,阅读时能从文章的内容、标题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提出疑问,通过请教他人、查阅工具书等途径解决疑问。
        五年级:质疑提问,阅读时能有意识地从文章表达形式(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写作方法)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提问交流和讨论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年级:质疑提问,阅读时能有意识地从文章表达形式(遣词造句、标点符号运用、写作方法)方面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提问交流和讨论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自己阅读中的疑问。
        2.横向看
        回顾一下内容和本单元中的“课后习题”,我们发现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没有出现提问的批注示范,仅在课后练习中提出“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和“随着豌豆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的问题;第二篇课文《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提问策略教学,重在让学生在“示范—模仿”中获得启发。;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重在学会筛选问题,并借助问题理解课文;第四篇课文《蝴蝶的家》能自主、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图2
        
        把“提问”阅读策略单元合理地、科学地细化为不同的语文要素,把这些语文要素中所蕴藏的语文目标、语文能力又有机地嵌入到《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文章之中,并分别以前三篇精读、第四篇略读等不同课型分别进行重点突破。
        三、个人发现
        四年级的学生也会提问,但他们的提问是随机的,突发的,指示内心疑问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对提问没有统整的认识与实践。四年级的提问策略单元是从形式及内容上规范学生的提问行为。让提问的行为经历从内显-外化-规范再到内化的这样一个过程。
        看图2,我们会发现:提问能力是在发散模式和专注模式不断切换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组块能力。《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的发散提问,就像一个“广角光源”,不是很亮,但范围很广,思维很自由。当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记录问题,这时的他们在梳理自己思维的过程,看见自己的思维。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是一个从“广角光源”切换到“专注光源”过程。这时候的光束小而集中,很有穿透力,就打在你的发现上。这些发现变成一个个神经小模型,经过多次训练以后,模型的颜色越深,便形成了固化组块,也就是我们说的能力。见图3
        
        经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可以分别从以下角度提问:
        
        
        为了便于学生提问,我做了以下思维导图。从提问的形式上进行示范。
        四年级级策略单元教完,提问这样的行为就结束了吗?不是的,从学会到会用再到自行使用,学生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训练过程。
        图1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质疑提问,课标对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三年级是对词句段理解的提问,四年级是内容兼表达的提问,五年级是表达方式的提问,六年级是在提问中表达自己的评鉴。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是提问策略单元,四年级下册是提问并尝试解决。
        提问策略的教学目标不是学习提问,而是让学生掌握运用提问的方法,并具备必须的能力和态度,服务于日常的阅读生活。培养“问”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健炜.关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8,007(003):41-42.
        【2】宋丽萍.小问题大内涵--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000(024):56-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