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王刚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德育教育虽不在主流的教学范围内

        王刚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仪阳街道中心小学  2716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德育教育虽不在主流的教学范围内,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品德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作为兼具人文与功能性的语文学科,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形式。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德育,运用合适的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讲述课文;解析例题;评改作业;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许多知识内容都与教育引导人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合理运用教材内容、课外阅读材料,像在讲述课文、解析例题时都可以以其为信息工具或载体。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在讲述课文时打好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知识和人格养成的启蒙阶段,所以,在我国的语文教材中,课文选取的标准是十分严格的,一定都是符合学生发展程度,弘扬正能量的课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讲述课文时,利用其中传达的人物情感,道德准则,为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高尚行为,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遵守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的准则。
        例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这节课文时,我会先向学生介绍安徒生及他的代表作: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写的童话著名的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因为在小学阶段,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到童话的知识,所以我会先向学生介绍童话这种体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然后我会介绍本课创作的背景,接着和学生一起理清课文结构:由皇帝酷爱新装到文章的开端骗子做新装,发展到君臣一起看新装,高潮皇帝游行穿新装,结局由孩子揭穿假新装。然后由教师进行概括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一个昏庸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借助本文告诉学生,我们应该保持天真浪漫的童心,要勇敢说出事实,不能人云亦云。
        二、在解析例题时提升素养
        众所周知,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习印象的重要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课文的讲述,为学生良好德育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对例题进行解析的过程,是对记忆进行强化,行为准则加以捍卫的有力方式。所以,教师应该在为学生解析例题时,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向正能量的方向引导,用例题中的美好情感熏陶、感染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讲述《从军行》这首诗时,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诗人王昌龄: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变法诗气势雄浑,基调热情,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让人感到精神振奋,易让人与之共勉,他的诗含蓄深婉,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解析这首诗,让学生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品味景物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想到诗人通过描写壮阔悲凉的景色,刻画了西北戍边将士艰苦的生活,同时也流露出思乡之情,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更是突出了战斗的艰苦,战事的频繁,特别是诗中“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句最能体现戍边将士誓死破敌的豪情壮志,通过本首描写戍边将士不畏环境艰苦,誓死破敌,报国为边的诗,为学生上一节爱国主义语文课,教授学生要热爱祖国,对待恶劣环境要乐观旷达,并且教师可再找一首题材相似的诗,如陈陶的《陇西行》,李益的《从军北征》,或者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让学生在赏析这些诗词的过程中,感悟战士生活的艰苦,对祖国的热爱,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等情感。


        三、在评改作业时积极反馈
        如果课文讲述、例题解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塑造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那么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评价的过程就是告诉学生这样做是正确的,继续坚持或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要注意改正。这是对学生在接受教师德育教育的过程的反馈,批改作业及其对出作出评价,对学生来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次心灵对话,学生可从反馈结果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对德育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这节课文时,我会先向学生提问:“你们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了解我们国家传统的寓言故事吗?”,然后我会介绍寓言的含义:它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题材,一般字数不多,但是言简意赅。然后开始带领学生学习今天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接着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这则寓言故事的范读,让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僻词汇,并标注读音,然后让学生朗读一遍,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本文讲述了一只兔子偶然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但是农夫却认为兔子是每天都会来撞树桩的,然后这个农夫就放下手中的农活,一直等兔子来撞树桩,最后一无所获。通过讲述这篇课文告诉学生:我们对待事情应该积极努力,主动争取,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批判遇到事情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行为。最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典型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画蛇添足》等,还有古希腊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都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最后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学习本文的读后感,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本文传达的思想的掌握程度。
        四、在教学评价时反思总结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自觉辩证的接受教育内容,还要教师的完美合作,针对自身对学生的教育学成果进行反思,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完善自己品德的必要手段。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教师对学生传授的知识也不都是正确的,错误的教学内容也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在德育方面,这种差错的存在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符合预期,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是可以让脱轨的火车回到正轨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讲述《祖父的园子》这节课文时,我会向学生介绍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以及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代表作《呼兰河传》。接着带领学生认识本科的生词,如“蚌壳”、“水瓢”、“倭瓜”等让学生阅读两遍,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主旨脉络,接着我会进行提问:“你觉得作者在园子里和祖父是在玩还是在干活呢?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的描写能看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阅读课文,一段一段的分析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共同劳作、玩耍的情景,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畅谈一下童年有趣的场景,或者和同伴亲人有趣的经历,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让其进行分析解读,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解析,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对生活中的美好场景真实的表达感受,课程结束时布置课下作业: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么有趣真实?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令你印象深刻的?学生上交作业后,教师认真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发展阶段,针对教学反馈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计划适当地进行调整,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教学。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将其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对教材的教授中引导到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上,还要针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既要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还要让学生习得真正的人生哲理,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兰.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6(10)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