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设计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万春梅
[导读] 语文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

        万春梅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马仁完小241303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文化理解、沟通交际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加强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理解力。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组织效益,将有效教学渗透于语文课堂之中,能够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小学是学生教育成长的关键,也是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黄金期”。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将对学生的主体成长和认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策略,依然存在“老套路”“旧方法”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语言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语言是学生发展的关键,也是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将对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实际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实际作用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合理、恰当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手法,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得到良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不同于传统本位、本本、应试等教学思想,有效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和综合提升,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有效教学运用于语文课堂之中,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课堂状态,难以发挥其主体的学习作用,导致学生的语言水平较难发展。而有效教学的运用,将充分把握学生的主体导向,依照学生的主体学情制定策略、营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更大的学习空间,这对加强学生课堂体验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将有效教学运用于语文课堂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组织引导中获得高效学习。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通过对当前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课堂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和课堂任务的有效确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使教师在组织管理中保持有效的教学状态。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内容和实施主体,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迷茫性,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取“旧模式”“老套路”,缺乏创新意识和优化思路,导致学生在重复性学习和固定式的引导下难以保持有效的学习状态。第三,个性化运用不足。面对差异化的教育现象,部分教师未能及时采取个性化的引导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的主体状态存在发展不均的问题。
        三、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1、有效备课,明确课堂目标
        备课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有序的展开备课活动,既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还使学生在学科认知方面获得有效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加强备课工作,从学生主体出发,及时把握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习情况,明确课堂目标和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的课堂状态。同时,教师还应树立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的思路,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和实施计划,从而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发展目标。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备课中,结合当前的实际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认识、会写生字词、了解各族儿童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等内容作为本节的学习目标和课堂任务,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认知基础,我将重点语句的理解、语言整体把握以及体会作者的中心情感作为本课的学习难点和教学重点。

此外,我结合有效教学的发展思路,采取想象感悟发、朗读法、小组探究等方式,展开对课文的教授活动。通过有效的备课,不仅能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还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确引导和主体培养。
        2、有效互动,加强主体理解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信息得到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情状况,进而在下一阶段制定更为合理高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引入相应的互动问答,科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中,这是关于秋景的一篇文章,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对此,我采取互动问答的形式,先以导学问题为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而后结合实际情况,展开互动活动。“金色的巴掌是什么?”“是秋天的梧桐树叶。”“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秋天的多姿多彩?”“金黄金黄的叶子、亮晶晶的水洼、闪闪发光的地毯等。”“一条普通的小道,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其描绘的如此美妙?”“比喻手法,如水泥道像扑上来一块彩色的地毯。”通过问答互动的开展,既能加强学生的主体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进而提升学生整体语言水平。
        3、有效情景,保持学习兴趣
        情景的有效构建,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还使学生在直观的场景中体会到语言的整体效果,进而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保证其课堂学习的质量。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探究情景,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效果。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这是关于西沙群岛秀美风景和物产资源的内容,考虑到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真实场景缺乏认知基础,对其展开阅读难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功能,将西沙群岛的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清晰的观看到珊瑚礁、海浪拍打、海参、大龙虾等场景,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探究状态。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直观生动的画面观看,纷纷惊讶于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迫不及待的想要探寻更多的奇特风景,这对下一步语言文本的阅读起到铺垫的效果。
        4、有效培养,实现共同发展
        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在语言理解和文章阅读中难免出现差异化现象,导致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存在理解偏差、认知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充分把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从而实现其共同发展的目标。如在《海滨小镇》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化问题,对此,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打牢基础,加深理解。同时,在小组成员的搭配上,我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学生与小组之间的发展性和互助性。此外,我根据各组的发展情况和实际学情,设置不同的小组问题,如“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的?”等问题,从而提升小组整体的语言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从备课、互动、情景、基础等方面展开有效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求知态度和发展目标,还使学生在语言理解和认知能力方面得到加强,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此外,深入了解当前语文课堂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秉承有效教学的发展理念,从基础入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引导环节,帮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认知架构,实现其多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卫.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3):15-15.
        [2]张丽娜.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6):121-121.
        [3]安丽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软件:电子版,2017(4):148-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