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任静
[导读] 幼儿时期的游戏水平不高,在游戏中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特点

        任静
        庆阳市西峰区什社幼儿园   745000
        摘要:幼儿时期的游戏水平不高,在游戏中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特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水平不高,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因此在探索性的区域活动中常常会玩“平行游戏”,有的还会产生争抢、不遵守区域游戏规则等现象。为了在区域活动中让小班的孩子更好地与同伴玩游戏,我们应该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下,我们要巧妙地运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在认真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回应与支持。对此,本文以小班幼儿为例,提出了探索性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关键词:探索性;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教师的语言与行为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在探索性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运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实施教学指导,要注意艺术性与科学性,不但要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还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游戏指导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小班幼儿为例,他们的语言表达缺乏连贯性,在游戏活动中时常会因表达而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在指导小班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应该关注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更应该思考怎样科学运用语言进行游戏指导。本文将结合小班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善用引导性语言,简洁、清楚而不啰嗦
        小班的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玩探索类的游戏时,喜欢模仿,常常出现从众的现象。特别是小班幼儿无意识注意的时间占主导地位,那么决定玩什么游戏时总会出现“我想玩这些,我想玩那些,我也要玩这个和那个”等情况。由此可见,他们缺乏鲜明的游戏目的,而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反复,游戏的过程中总会被外界因素干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指导,帮助和引导孩子们明确游戏目标,明确游戏的内容与玩法。以科学区域游戏活动以为例,这里的游戏活动常常具有重复性与操作性,而且随着游戏活动的不断推进其难度也会逐渐升级,也就是说操作不会一次就结束了。孩子们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需要持续地观察、思考、互动与操作,但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尤其需要教师在游戏活动开展前使用过渡性的语言进行引导、激发兴趣。为此,我们在游戏活动导入环节应该使用简洁的语言跟孩子们进行交流,运用表述性的语言介绍游戏中所要使用到的材料以及活动区的规则,进行语言指导时语言要简洁,语速要适中。此外,在进行语言指导时,我们应该把重点突出出来,切不可反复赘述,以免幼儿抓不住重点。特别是对于探索性很强的科学区域游戏,教师更应该句句斟酌,句句都要有针对性,千万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小班阶段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常常可以借助图片等产生联想与想象。那么在进行语言指导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即使用情景性的语言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调动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参与区域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兔宝宝们今天要玩比赛拔萝卜的游戏,谁按照游戏规则拔的萝卜数量最多谁获胜。”教师设置的场景是兔宝宝拔萝卜,语言表述时使用“兔宝宝”则使孩子们明确了自身的角色,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角色代入感。“兔宝宝们比赛拔萝卜”是游戏的主题,也让孩子们明确了游戏的具体任务。“谁按照游戏规则拔的萝卜数量最多谁获胜”让孩子们知道了游戏的标准,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评判输赢。因此,教师就不要再使用“孩子们,快去拔萝卜吧,看谁拔得多!”恰当运用表述性的语言不但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游戏的玩法,还使他们懂得了玩的要领,有利于幼儿高效完成游戏任务。


        在探索性的区域活动中运用语言进行指导时,我们仔细阅读了《指南》中的要求,明确了:“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从而使我在运用语言进行指导时,避免出现“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听懂了吗?”等缺乏信息含量的语言。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指导,不会让孩子们产生听觉疲劳,有利于促进他们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同时能逐渐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孩子开展探索性的区域游戏活动时,我们应该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游戏规则,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在探索性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进行指导,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带着不确定性进行探索。同时,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莫要在各种“担心”的左右下反复地用语言进行强调,这样有时会适得其反。
        二、巧妙运用肢体语言,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区域活动以自主性探究为主要特征,为幼儿提供了专注游戏的平台。《指南》中也指出,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因此在组织与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我们有一种认识是必须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还要与幼儿进行交流、对他们时刻进行指导,以促进游戏持续发展,特别是当有人在听课的时候,总认为持续指导是应该的。在这种思想带领下,很多教师都会使用一些应景性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指导,而这些往往对游戏中的幼儿产生干扰,不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不利于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小班的孩子有意识注意的时间短,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像科学区游戏活动,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操作时分先后顺序,更应该为孩子们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开展科学区游戏活动时,我们为小班的孩子提供的回应与支持应该以观察为主,同时结合肢体语言进行指导。肢体语言能够代替有声语言,在游戏指导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示意方法。那么,在探索性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恰当的指导呢?
        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刚刚走进幼儿园集体生活,还有一定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教师一个小小的拥抱、简单的握手都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与亲切感。因为肢体语言常常能给孩子们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喜爱与肯定、认可与接纳。所以,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妨运用行为语言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如当他们在玩游戏时显得很拘谨,产生了不愿意玩的想法时,我们可以渐渐靠近他,用眼神、微笑或拥抱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与关注,使他产生安全感,即便自己没有做对,也不会遭到批评。
        当孩子们在游戏时出现了不遵守游戏规则,甚至喧闹的现象时,我们不可以采用斥责性的语言,以免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此时恰当地运用简单的停止手势,并用手势引导他们再次研究墙面上贴着的游戏规则,亦或走近幼儿,与他们玩“平行游戏”,在无声地示范中让他们进一步掌握游戏规则。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指导,不但不会干扰其他的幼儿,还能达到引导和帮助幼儿,以推动其继续开展游戏。
        在探索性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给他们留下思考的余地,并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进行游戏指导时,应该在语言和行为上慢于幼儿的行动,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权,进而促进他们自主探究与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郑莉.教师区域游戏中观察与指导能力提高策略.江苏幼儿教育,2016(3):63-64.
        [2]李菊.巧用情境性语言.推进区域游戏进程.启迪:教育教学版,2017(12):73-74.
        [3]杨丽彬.幼儿教师语言艺术探微.南北桥,2017(2):132-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