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育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友协第三小学校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个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改革传统教学过程,实现创新教育。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保证学生学习效率;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活用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模式;根据任务,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思维;结合学生需求,引导学生创新应用五个方面对新课改下如何实现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细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用的创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方式理解的创新,都属于当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范围。教师对于新课改下如何实现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探索,不仅是对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的体验,更是对其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期间,应当对如何实践信息技术学科创新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就从此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学生兴趣,保证学生学习效率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活化的情境资料,能轻松自如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反之,平淡无味的资料和引导语言,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而学生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开端,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首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让画动起来”一课时,就可以通过为学生介绍动画片的来源,让学生理解“帧”的概念,从而理解动画是怎样实现的。比如,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猫和老鼠动画片中多个图片的连续慢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简单的逐帧动画作品,理解时间轴、关键帧等有关概念。然后,教师才带领学生通过Flash软件的界面功能认识和操作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入理解了相关概念,并实现了简单作品的实践。在此新课知识教学中,学生完全基于自身的理解去探索新知识、实践新功能的,但是,逐帧动画资料的应用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创造性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有了基本的兴趣和探究理解的欲望,还要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知道自身的高效学习方式,并主动运用,以达到自身学习能力得到体现的效果,这也是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教渔则终身受用”。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实现创新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高效的课堂,构建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例如,教师在教学“给动画添加背景”一课时,就从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角度考量,从多方面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能力的实现进行了铺垫。首先,教师从学生课前预习方面为学生准备了微课视频。在新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展开前的一周,教师为学生制作并发放了微课视频。在学生们进行课堂学习期间,教师还使用联网的浏览器,准备随时为学生搜索必要的资料。而学生们在实践新课内容后的自我能力体现欲望的表达需求,教师则通过设置“实践操作速度谁最快?”等问题的方式,以及公开展示实践成果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激发并在课堂上的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
三、活用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模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手段,但是“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适应了课堂上被动学习的模式,那么教师会越来越累,起不到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手段,让学生逐渐适应自己他们自己主动探究学习的模式。同样应用教学方法,但是教师此时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应当做到灵活应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体现,需要得到教师的“准许”,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活用,是创新学生学习模式的最主要途径。
例如,教师在教学“闪动的蜡烛”期间,就灵活应用了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以及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是,教师并未对教学方法应用步骤进行生搬照抄,而是采用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教学。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教师制作的“闪动的蜡烛”的成果,同时告诉学生:“老师能做到的,你们一样能做到。看看今天我们哪位同学超过其他学生先完成。”在教师为学生介绍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原理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操作步骤分解,并逐步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实践。学生带着兴趣自己、对成品完成的期待以及对超过其他同学的渴望,使得学生完全自主的完成了新课知识实践,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适应是教师将创新教学的进程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
四、根据任务,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思维
随着信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方式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方式也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计算思维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逐渐被大家重视起来。计算思维和数学思维一样存在年代久远,但是在科技尚不发达之前,人类只是挖掘了数学思维的潜力与重要性。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学生的创新学习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应用需求,无不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有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转动的风车”一课时,就通过带领学生探究、分析风车制作任务的实现过程,对计算思维进行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到将整体问题划分为多个单个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并进行解决的任务完成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思维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实践复杂任务的方法。教师将“叶片的制作”“复制叶片”、“变形操作”等步骤的介绍,让学生结合多个工具,对多图层应用方法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分步骤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应用处理问题过程,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这也是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实践中的重要步骤。
五、结合学生需求,引导学生创新应用
对知识的创新应用,是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巩固教学成果的关键步骤。同时,引导学生创新应用所学知识,容易得到学生的忽略。因此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找打创新实践的角度和方向,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路,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创新实践。
例如,教师在教学“绚丽文字与动听音乐”一课时,就为学生准备了数个不同风格的音乐文件素材。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下载自己喜欢的音乐,为自己的作品进行多种风格的设置。再如,教师在教学“网络信息安全”一课时,就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所搜索引擎找打木马查杀的方法,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经过实践,学生找打了“C盘垃圾清理方法”、“杀毒软件应用方法”等措施。将所学知识创新应用,是教师创新教学实现的最好体现。
综上所述,教师要实现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就应当遵循新课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创新学习、创新应用需求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途径开展教学。教师应通过资料的应用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带着兴趣学习;同时,以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和活用高效教学方法,让学生实现自主的高效课堂实践;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应用计算思维,为学生创新应用所学知识奠定基础,并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让学生适应并主动进行创新学习以及知识的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嵩. 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 华夏教师,2018(32):65.
[2]罗桂龙.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的构建方法[J]. 华夏教师,2018(31):51.
[3]范业扣,魏娟.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 才智,2013(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