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侠
扶沟县白潭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传授小学生知识时,需要注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可以利用答疑型微课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微课教学模式是学生较为喜爱的教学方法,之后再通过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可显著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能够达到双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应用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并运用有效的方法发挥出此模式的作用。
关键词:答疑型微课;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诞生的创新微课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是在充分发挥出微课教学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喜爱知识的学习,并积极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想充分发挥出答疑型微课教学手段的作用,需要教师在应用时做好设计工作,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答疑型微课的内容及展现形式,在充分发挥此教学手段的同时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以下内容针对运用答题型微课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络搜集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后,再通过编辑的过程形成适合学生观看的微课内容,在课堂中向学生播放后能够促进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在微课教学的不断应用及创新后,新的微课教学模式被研发而出——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此模式主要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及学生不能准确解答的习题,利用答疑型的微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及有效解决,进而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中所应用的视频不只是教师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学习资源,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可以针对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答疑,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他各项能力。可分析出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能够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充分发挥微视频教学短小精悍的优势,促进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重难点知识、无法解决的难题等,并且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及掌握各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并更快速地发展[1]。
二、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利用动漫式微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生活中对动漫具有较高的喜爱度,在业余时间经常是用看动漫度过闲余时间。因此,教师在应用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时,应尽可能地应用动漫式的微课视频形式向学生播放并讲解。学生发现教学内容转变成了动漫模式,会因喜爱动漫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视频中,能够跟随视频播放的内容去理解内容,并且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点或者是自己存在的、无法准确解决的难题。
当学生掌握了知识及解题方法后,学生会积极投入后续的教学中,或者是积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生观看完整的视频后,可根据重难点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了解学生在学习视频后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或者再次解答视频中讲解的习题,如果学生能够应用视频传授的解题方法解答问题,并且解答正确,表明学生已经达到了理解与掌握的要求。
(二)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答疑型微课视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应用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时,应积极引入小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真实事例,利用学生的熟悉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会存在着很多疑问,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在引入小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时,需要站在小学生的认知角度选择,因为生活中的事例涉及的知识点较广,若是学生的认知中不能有效理解,教师引入答疑型微课视频中会降低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选择出能够被小学生认知的真实事例,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用品”等,这些物品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并且处于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内。
(三)利用分层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分层教学法一直是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在应用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时也可以充分利用[2]。
例如,教师可以先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划分,分成学习优良、学习一般、学习较弱三组,根据不同的小组设计不同的答疑型微课教学视频,比如对于学习较弱的小组,教师可针对理论性、概念性的知识设计答疑型微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性与概念性的知识;学习一般的小组应针对解决问题方面设计答疑型微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学生优良的一组应采取拓展性的设计模式,针对拓展知识设计答疑型微课教学视频,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时可利用答疑型微课教学模式,但是在应用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激发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应用时需要观察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思这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做好改善工作,进而充分发挥出此教学模式的作用并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桂芳.“微课”探“微”——“可汗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14):6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7.
本文系2020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答疑型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fgjy20092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