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静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 455000
新课改理念倡导“我们的教育,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要改变知识简单传授、机械重复训练为主的学习现状,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最好是先学后教,让自学领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助学单”即预习页给孩子们的先学做把手、搭架子,这样的预习也才有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也才会有话可说、有疑问可问,所以我们开展了“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助学单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如何编写出适合孩子们用的助学单成了我们课题组老师研究思考的内容,我们在熟悉教材、参看教参、查阅资料的前提下坚持着编写出了一份份适合小学生用的数学助学单。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使得孩子们在课堂上你争我辩,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研究初期,个别老师开始不太适应这样的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式,不知道学生预习后,学生“会”了之后,自己该怎么教?教什么?为此,我们经常开展学生预习后,我们到底教什么?怎么教的探讨活动。下面我们以5年级的一节解决问题课为例,谈谈学生预习后,我们怎么教?教什么?
学生预习后,课堂上我们要教学生预习时想不到的知识。预习不同于新课的学习,学生通过预习不可能对第二天的学习内容都弄懂弄会,在助学单的指导下,孩子们也许只知道如何算了,至于为什么这样算?甚至一些算后的深度思考还是不太能弄明白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教的就是学生预习时想不到的知识、预习后学生仍不太明白的地方。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书39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课,这节课有两个例题:
因为有了本单元前面小数除法计算的学习基础,对于计算学生已不是问题,在学生利用了助学单的自主学习后,对于第一题分装香油需要几个瓶子?为什么找到商后,要再加上1,学生是没有问题的;第二题用丝带扎礼品盒,为什么找到商后,要再减去1,学生也是不难理解的。
学生因为有了借助助学单的提前预习,和自己的一些认知基础,课堂上,我把两道题出示后放手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小老师自信的讲解,赢得了同学的掌声和认可。
小老师:要求需要几个瓶子?必须知道什么?
学生:必须知道有多少香油,一个瓶子能装多少香油?
小老师: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香油的总千克数÷一个瓶子能装的千克数=需要几个瓶子
小老师:所以算式是2.5÷0.4,大家都预习了,看一下助学单上2.5÷0.4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等于6.25(个)即2.5÷0.4=6.25(个)
小老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结果是6.25,我们得按7算,因为剩下的那点0.25千克的香油,我们不能扔了,还得需要一个瓶子装对不对。
所以:2.5÷0.4=6.25(个)≈7(个)
(班上其余学生点头微笑,掌声自发响起来,都表示同意。)
老师:思路很对,大家都明白,剩下的那点香油还需要一个瓶子去装。对于韩同学的讲解,大家有疑问吗?
众学生:没有
学生:我知道这叫进一法(助学单上提到的)
学生:对,我昨天与爸爸讨论时,爸爸也告诉我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老师;(微笑)是,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是进一法。是呀,剩下的那点香油,我们还需要用一个瓶子装。
老师:我们用2.5÷0.4=6.25(个),求出来的6.25是什么?
生:需要的瓶子数呀!
老师:6.25中的6是?
生:(肯定的说)6个瓶子
老师:那0.25是?
生:脱口而出,是没装下的那点香油呗
此时,我只微笑,把6.25做了一个分解图示。
部分学生此时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对呀,6.25的整数部分6指瓶子数、小数部分0.25咋会变成那点香油了呢?不对、不对,0.25不是指剩下的那点香油。
(此时,我一看火候已到)随追到:那0.25到底指什么呢?剩下的那点香油到底跑哪了?是多少呢?小组讨论一下。
再看此时的学生,讨论已经是情不自禁的了。最终,弄明白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2.5-2.4=0.1千克,才是装完六个瓶子后剩下的那点香油,结果6.25中的小数部分0.25,是用来装0.1千克的香油所需的那个瓶子,剩下的那点香油需要一个瓶子的0.25即四分之一来装,一个瓶子的四分之一来装,就是需要一个整瓶子,所以我们商的结果在取近似数时,采用进一法。
师:孩子们,你们同时也忽略了笔算2.5÷0.4时对竖式的观察与思考。
师:我们再从竖式中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大家再次讨论一下。
两次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商6后,余下的1也就是原余数0.1千克才是余下的那点香油。看到孩子们,在弄明白了剩下的那点香油到底跑哪了?是多少?的兴奋不已后,我觉得这才是课堂上应有的状态。这才是课堂上老师们需要真正点播的知识,这才会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在真正的思考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有了这道题的深刻理解,第二题中25÷1.5=16.66……(个),当你再追问,商中的小数部分0.66……指什么时,学生都能自主的理解,是指的盒子,即剩下的丝带够扎0.66……个盒子,也就是不够再扎一个的那个盒子了。而且也会从竖式中分析出,剩下的彩带到底是多少。
本节课孩子们在思考中碰撞,在讨论中收获,在下课了仍津津念叨着“原来剩下的那点香油不是0.25”的欢声笑语中继续交流着……
这节课上的很舒服,舒服在我把握住了学生预习后,那些是自己能理解的,那些是预习后可以拿来直接用的,那些是学生通过预习后也想不到的。有效的课堂不正是要解决学生真正的困惑所在吗?
预习后老师教什么?教学生预习后想不到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是我们老师要教学的重点。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从而更加喜欢自主的学习、思考,并在此过程中,提升着自身的学习能力,收获着学习的快乐与成长。
文章申请添加课题: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助学单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0405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