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研究——以六年级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马娟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升学思想

        马娟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徐庶学校  湖北  襄阳  4415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升学思想,规范学生行为,健全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做人,使之成为一名全面发展,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那些重视分值,强制学生背诵记忆的行为不可取,需要教师们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创新教法,重新审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本文即将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六年级课程
        自从笔者担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课教师以来,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还留有残余,依然发挥着作用;实践活动少,讲授活动多,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只做表面工作,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固定等等,有些是存在已久的问题,有的是新出现的问题,但无论新旧,这些问题都不应该被忽视。因此笔者选择迎难而上,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并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下所示:
        一、关注教育教学新动态,紧跟时代发展
        伴随教育教学问题的出现,我国掀起了新课程改革浪潮,核心是转变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由侧重知识传递变为主动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爱学习,善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新变涉及各个学科,关系着所有师生们的利益,因此关注并注重教育教学领域新动态成为了教师们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目的是找到教学正确方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如,在学习《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明确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知道地球环境面临的巨大威胁和挑战;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并落实到实处。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笔者依次设计了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情景剧表演活动、案例分析与课外实践活动等等,与过去相比,活动数量丰富,形式新颖,因此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能设计出这些活动就是笔者关注教育教学领域动态取得的成果。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意识到时代决定教育教学的方向,因此主动关注了教育教学新动态并学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方式,跟上了课改的步伐,值得肯定。
        二、正视教学出现的问题,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是一个过程,且是一个耗时长、过程复杂的过程,会取得成功,也会遭遇失败,这些都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教师们能做的就是稳定心态,看淡成败,不放弃教学的自信,且要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失败、问题与错误中吸取教训,用自己的力量优化教学环境。


        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做备课工作:研读了教材,分析了学情,制定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教学活动,进行了教学预设,预留了改善时间……做好了教的准备,即便如此,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没有积极反馈笔者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教学反思:是不是教学活动数量少?亦或是学生有心事?还是笔者讲课方式存在问题?并从这三个角度进行改善,争取下次做的更好。当然,为了避免笔者的思路“跑偏”,笔者还主动与学生进行了沟通,从学生的口中了解到了问题的所在,发挥了学生的力量,实现了师生协同发展,优化了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承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主动进行反思,希望能从问题中得到教训,并与学生进行了沟通,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提升了教学水平,优化了教学环境。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贯彻生本理念
        教学是师生合作的结果,因此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学生都有权利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发言,但在应试教育理念以及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们逐渐挤占了学生的地位,成为了课堂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听从“指令”,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权与积极性,好在课程改革发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如,在学习《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从备课环节开始就与学生进行了互动,了解了学生的心声,听取了学生的建议,由此设计了自主学习活动、街头探寻活动、文化展示活动等等,依靠了学生的力量,且高度尊重了学生。因为活动符合学生的口味,且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因此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习热情高涨,成为了活动的主角,凸显了自身的地位与价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贯彻了生本理念,邀请学生参与备课,高度尊重学生的意见,全面依靠学生的力量,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值得学习与借鉴。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显著,意义重大,对学生的学业、人格甚至人生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却因为各种原因使教学工作陷入了困境,亟待突破。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科教学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2]肖晨.把握课程方向适应教学新要求——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J].福建教育,2017(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