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二小学 164300
心理学中讲到:当双方心理相融时,相互之间交流感情、知识、观点时,容易被对方接纳;反之,当双方在思想上心理上对立时,则双方的观点不容易被对方认同和接受,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对着干的不利情况。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态度能对他们的学业和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孩子会因为你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赞美、每一个抚摸、每一个眼神而焕发光彩。为了提高教育效率,必须首先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助学生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是做好老师的有效途径。
一、以赏识的眼光看学生
教师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就是孩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特别是来自教师的赏识。所以教师就应该热爱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帮助学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个人的学习基础不同、愿望动机不同、爱好智力不同、环境条件不同… …这些情况决定着不能强求学生同时达到统一标准,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根据个体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教育方法要灵活。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和身边人的赏识,孩子因为赏识而进步、因为赏识而快乐。孩子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自尊意识尤为强烈,加之其知识不完善、自律性不强,当老师方法不当时,往往更容易使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对立,更甚者甚至出现公开顶撞老师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我就学着用眼睛说话,以赏识的眼光称赞学生,让学生找到“我也是孩子”的感觉,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合村校集中办学,整个乡镇的各村屯学校取消,全部合并到镇里集中教学。我当时教学的班级有个从村屯上来的男孩子叫郭思寒,这个孩子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比较娇惯,在村子里就是那种谁也管不了的孩子,特别的淘气,逆反心理也特别的强。但是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所以上课不爱认真听讲,常常说话做小动作,几乎班级的打闹里都能看到他。但是有一天,当上课铃响起,我走进教室时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停止吵闹,这时最淘气的郭思寒居然把手指放到嘴边,发出表示安静的“嘘”的声音。虽然我知道他是怕我认为是他带头吵闹而批评他,所以提示大家安静,但是他毕竟懂得上课铃响起老师进教室要安静等老师讲课,所以我还是把赞赏的目光和一个“大拇指”送给他,其他同学也注意到了我的表情和动作,嘈杂的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在这节课上,被我用赞赏的眼光表扬过的郭思寒表现的特别突出,明亮的大眼睛牢牢的跟着我,认真的倾听我的每一句话,还总是把他的小手搞搞的举起积极回答问题,这堂课对他来说是开心的一课,也是高效的一课。在这天的日记里,我看到郭思寒这样些着:今天是我特别高兴的一天,因为老师用眼睛表扬了我,我发觉老师原来并没有讨厌我,而且我感觉根本没什么的一个举动居然获得了老师的赞赏,原来做一个好学生并不难,而且我今天我也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看到这发自内心的文字,对我感触也非常大,于是以后我就更加不吝于把赏识的目光给我的孩子们,孩子们逐渐习惯在我的目光中逐渐健康成长。对我帮助更大的是我逐渐有事不需要张口说,用眼神与孩子交流,用眼神管理学生安静快速效果更好。
教育教学实践令我深切感受到一个赏识的眼光可以令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灵共鸣,一个表达赞美的动作能令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又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奋进的学习状态中,驱使学生运用知识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
二、宽容是“金”
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同,有好学生,相比之下必然有“不好”的学生。尽管他们为数不多,但是其“破坏力”是不容忽视的,如何转化他们就是交给老师的一个艰巨的“课题”。学校本就是孩子云集之地,那么必然有各种各样的孩子,有沉默寡言的,有调皮捣蛋的;有聪明灵秀的,也有反应迟缓的;有忠厚老实的,也有伶俐狭促的。骂人、打架这是小孩子的拿手好戏,孩子好动的天性使你无论怎么“关照”,到了玩起来是时候也是会把一切都丢到“脑后”的。一想起自己苦口婆心的千叮咛万嘱咐的“教育”的结果还是这样,自然是心火陡盛。但转念一想,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孩子的特点在那里,怎么能苛求他们不犯错误呢。所以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规定范围、规定事情的情况下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学会改正错误,能够改正错误的孩子大力表扬。这样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甚至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有错误的孩子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如:有一天我走进教室讲课时发现老师用的大塑料三角板坏了,没有办法使用了。全班同学都紧张的看着我,等我发火训斥他们。班级里静静的没有声音,很多孩子低下头不敢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我知道孩子们已经认识到错误了,所以我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说:“是谁嫌老师的工具太旧了,是不是怕坏的地方扎到老师的手啊,所以准备给老师换个新的?哎呀!我发现咱班的同学真是爱班级爱老师的好学生,老师为你们点赞哦。就是不知道我的新工具什么时候能到啊?我还得用它给你们长本领呢!”在我诙谐幽默的语言声里,教师中响起一片笑声。老师的幽默暗示了对他们的期望:知错要改,损坏公物要赔偿。第二天就有三个崭新的三角板放到我的讲台上,其实我知道班级三角尺是怎么坏的,谁弄坏的,但是直到今天我也从未再提起三角尺是谁弄坏的,我也不知道新的三角板都是谁买的。但是从那以后孩子们知道爱护班级的公物了,这就是宽容的胜利。
三、以“抬高的评价”激励学生
“抬高的评价”是一道射进学生心灵的阳光,是激励学生勇攀高峰的动力。记得2005年我接的班级中有个叫臧雪娇的女孩子,她是个非常胆小又缺乏自信的孩子,平时不爱回答问题说话声音还特别小,喜欢躲在角落里。但是我发现她爱看书,阅读量非常大,识字量也多,于是我针对她的这个特点,让她负责发作业,让她在读书时间把她从书上看到的有趣的事与大家分享,在我的鼓励下,她由开始的紧张拘谨到落落大方,直至能做到声音洪亮滔滔不绝的给同学们讲她从书上看到的神奇的知识、读到的有趣故事。自此她不但得到同学们羡慕钦佩的目光,我还封她为读书“小博士”。获得“小博士”称号的臧雪娇可神气了,从此以后她的自信逐渐树立起来了,而且更爱看书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她的写作水平也不断升高,几乎每次作文都被当做范文,而且参加作文竞赛此次获奖,我又趁机送她个“小作家”的称号。
正因为“抬高评价”使臧雪娇对自己充满自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哪怕是回答对了一个问题、自己系上鞋带、帮同学捡起一块橡皮
… …我都会及时竖起大拇指给与肯定,“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真是生活小能手”、“你真是助人为乐的小雷锋”、“你真是热爱班级的小主人”… …这些鼓励性的抬高评价可以从教师口中轻易说出,但是到了孩子的心里却不一样,那是对他的肯定对他的表扬对他的鼓励,会极大的激发孩子的热情,我就用着它激励孩子们踩着自信的节拍,迈上一级又一级的进取的台阶。
俗话说:“水不激不悦,人不激不奋”,正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年龄特点使用着不同的方法去对待学生,张弛有度方法多样,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亦师亦友,让学生的身心的得到健康的发展,并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