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云
仙桃市沔州小学 433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本文以情境教学的角度,提出几点具体的实施策略,教学效果显著,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是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的内容包括任务关系、环境氛围及情感的体验等,促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获得更多的“感触”,并通过发挥想象力,能更好的吸收与理解教学的内容,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还能帮助学生理清脉络,轻松的掌握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纳语文的教学知识,促进了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
一、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意义
由于小学生刚刚进行系统的学习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大的因素是出于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兴趣爱好,创设情境化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充分的激发出自己的想象,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并借助有趣的视频、丰富的图片为学生进行展示,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并有了探究的动力,并积极的进行答案的探索,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借助动画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也比较浅,对于新知识的接收往往需要一个过程。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学生能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的投入到教学的氛围中,完成情感体验。动画的情境是学生普遍喜爱和接受的情境,教师借助网络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借助动画形象和多彩的画面来突出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入的理解教学的内容,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进行《精卫填海》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了神话故事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的动漫形象,让学生观看。并对学生提出: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接着教师出示板书:精卫填海。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注解进行文章的阅读。学生阅读后教师给予学生讲解文中的词义,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具体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教师为学生展示关于“精卫”的动漫形象,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教学的内容,并有感情的进行课文的朗读与记忆。由于不少学生对于“精卫”的形象不是很了解,借助动漫的图片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有良好的情感体会,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写作的兴趣
由于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是来自于生活的,教师应该借助生活的素材为学生的设计教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提炼文中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进行记录与仿写,以此来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几张不同行业中人物的素描图片,让学生通过不通的图片,来了解图片表达的意图。接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绘画有一定的技巧,需要通过装束、体态及眼神来向他人传达情感。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老舍”先生笔下的文章是怎样描述人物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并让学生对于文中刻画人物的句子进行标注。学生读完后进行总结汇报:文章从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对于“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这两句话把祥子刻画得有血有肉,鲜活丰满。学生说出从以上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祥子拥有健壮、朴实、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充满生气,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信心。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内容入手,先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再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梳理出描写外貌“有顺序、抓特征、用修辞、显性格”的特点,感受作者写法的精妙。并引导学生对比日常习作中的人物外貌的描写,克服千人一面。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提升学习的兴趣,并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实现了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借助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许多的故事性的文章,学生也有许多偏爱的角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借助分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增添课堂的趣味,并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人物的了解。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首选要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文章进行熟读与理解,并能使学生脱离教材与文字,使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完成对角色的渗透。例如:在进行《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后,进行剧本的编写。在进行课上的学习时,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借助多媒体营造赛马比赛的情境,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演示。教师要求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本文故事表演。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四组,分别演绎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的部分。在起因中孙膑观赛,发现策略。学生将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将田忌紧张的具体表情演绎出来。在第二部分中:孙膑献策,准备赛马,同时将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生动的进行演绎。在高潮部分中,引导学生将赛马调换顺序,以智取胜的过程进行演绎,并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赛马进行对抗,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孙膑的计策。在结局中表演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喜悦情感。采用情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深入的了解故事的内涵,实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游戏情境,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
课后作业的设置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采用抄写或背诵的形式学,作业布置的方式单调、无趣,学生逐渐产生厌烦的心理,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知识性,课后作业完成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在班级中采用作业接龙的游戏形式来完成。教师在教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自己出题,并由交与下一个同学,采用“作业接龙”的游戏形式进行出题。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作业本,让班级中的学生在自习课时每人根据教学的内容出一道题,教师将作业本交给班长,首选由班长先出好题目后,传给下一位学生。班级中的学生接龙完毕后,让学生将作业的题目出好后交于教师,教师将题目整理后打印出来,分配到学生的手中。教师对于学生出示的题目不限要求,可以是选择、填空、连线、绘画、作文的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出题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及时的了解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指导与完善,实现课后作业创新性的布置形式,实现作业新形式的布置,进而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情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快乐学习的目标得以实现,学生能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学习,实现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栾淑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33.
[2]黄成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