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周先菊
[导读] 物理学科,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先菊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255100
        摘要:物理学科,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动手实践能力等素质的重任。进入高中之后,物理学科涉及到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复杂。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课堂中结合相关的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能力,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以下4个方面组成:物理观念和应用能力、科学探究和交流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科学态度和责任。归根结底,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也就是指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能力。物理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态度、动手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非常适合用于渗透核心素养。
        一、结合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这同时也是形成物理核心素养的必经途径。高中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所以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可能相对薄弱,这自然不利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样的话,学生会处于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状态,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以必修一第2章第1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例,在开展此次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例如,教师将物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分开,让他们各自跟物理基础一般的学生组成同个学习小组,这样才有利于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合理。由于该实验需要多人共同操作,所以教师还需要帮助每位学生找准自身的定位。例如,教师可以让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操作员由动手能力出色的学生担任,以此类推。总之,教师要围绕每位学生的特点、优势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开始实验之后,教师引导学习小组“组长要协调好每位成员的工作,以此维持实验秩序;记录员仔细记录打点计时器的数据,同时观察小车的速度变化情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小组组长的协调,实践活动才能顺利落实,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才能因此而得到提升。
        二、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许多物理实验都源自于生活。若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那么教师要重视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通过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课堂的实验氛围将变得更活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之时,要重视创设与之相符的生活化情境,这才有利于推动物理实验活动顺利落实,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以必修2第5章第3节“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为例,上课的时候,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曲线运动,我们知道,曲线运动有多种形式,其中就包括了平抛运动。那么,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平抛运动有哪些呢?借助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创设与之相符的实验情境。经过思考,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回答到“子弹发射;飞机在空中抛物”。接着,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平抛运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子弹发射的场景,将粉笔头从手中弹射出去。在此之间,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平抛运动的特点”。经过多轮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平抛运动的特点,并且去分析平抛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的异同之处。总而言之,教师在组织物理实验教学之时,要注重创设与生活有联系的情景,同时还要给学生创作参与实践的机会,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贯彻核心素养理念关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物理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此促进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提升。这样的话,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进而达到形成出色核心素养的目的。总而言之,教师要明确自身在物理实验活动中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工作,这才有利于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以必修2第8章第5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一般来说,该实验主要围绕重物、打点计时器、纸带展开。借助这三样实验道具,可以准确而快速地验证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此之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并且让他们主动探究该定律。结束传统的实验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除了借助这三种实验道具,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呢?”接着,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探究。5分钟左右,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不能全盘否定。如果学生的建议确实有可取之处,那么教师要主动配合他们完成实验;如果学生的建议无法成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那么教师要帮他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结语: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师首先需要创设以之相符的生活化实验情境,这才有利于推动物理实验顺利落实。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提高物理实验活动的效率以及质量。总之,教师要围绕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这才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出色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贺安平.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6):0127-0127.
        [2]程俊.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8-8.
        [3]赵亚娜.对高中物理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29):45-46.
        [4]吴敏.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支点——以“电容器的电容”为例[J].物理教师,2018,39(3):27-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