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耿新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第四初级中学 530409
摘要: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开始,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物理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但目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欠缺之处,缺乏理论指导和有效方法,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欠缺会明显影响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故而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寻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有效路径十分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物理作为初中生必修的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掌握不了物理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真正理解。这种情况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初中刚接触物理这一学科,缺乏相关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过于薄弱。
一、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所存在的不足
初中的物理内容多为基础性内容,难度有限,但仍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打好物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是指用词进行评论,进行逻辑上的合理推导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接触到许多新的概念,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快速且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在学习物理时游刃有余。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可改进之处。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是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并没有在教学工作中采取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甚至有些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就是关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许多老师没有明确何为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上存在较大局限性,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没能有效的提高的学习效率,解决他们的理解障碍;另外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急于求成,忽视了思维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不能制定长期有效的计划,从而制约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发展。
二、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初中的物理内容包括许多基础性的概念,教师对这些概念的讲解占据课堂上很大一部分时间,要想让学生高效的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轨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更要让学生理解结论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训练下自行推导理解。学生对理论的推导过程,就是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
比如在《机械能及其转化》一课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能量守恒”,能量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靠学生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简易实验来向学生证明,比如电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动能消耗转化成热能等。实验的过程能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将实验展现出的个别现象归纳成普遍原理。
(二)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建思维模式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自有其规律,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形象思维能力的帮助[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利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级,引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从多个方面全面培养,既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出全面的信息,又能够对信息进行缜密的逻辑推导,最终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清晰明了,有理有据,才能真正的掌握了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教师在讲授“滑轮”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设备学生展示“滑轮”这一结构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样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然后再向学生具体分析滑轮的结构和力学分析,让学生将生活实际和力学结构结合到一起理解,让形象思维带动学生打开抽象思维的路径。
(三)通过长期的习题训练巩固
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它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在不断转变。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外,学生自己进行训练也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多做一些锻炼思维能力的习题,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在巩固自己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比如在学生学完电功率的内容后,就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到电流与电路、电压与电阻、家庭用电、能量转化等内容相互结合的题目。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创新性实验题材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与相关实验数据,推导出结论,并尝试准确表达。
三、结语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努力。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利用好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习题训练长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种重要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各科的学习,学生要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登凤.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和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7):61-62.
[2]王美玲.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9(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