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创艮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梓镇龙塘小学井良分校 537137
摘要: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错误始终伴随着他们成长。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善待学生。我们常见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一旦发现自己的学生犯错误了,便火冒三丈,严厉训斥,甚至大打出手。也有些班主任非常习惯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处罚:写检讨书、写小楷、罚当值日生等,这样做的表面现象是使违纪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变得老实,驯服了。而实际呢?他们的心里并没有真正的服气,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造成破罐子破摔,从而也不怕再犯错误了,往往适得其反。
关键词:交流、善待错误学生、指导学生
学生犯错,就应受到批评和惩罚,听起来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常规的,更是符合德育教育程序的。我们老师的责任不就是阻止并避免孩子犯错误,带着他们顺顺利利地成长吗?教师应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便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现象。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犯错现象呢?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供广大教师同仁们参考。
一、允许学生犯错误,善待犯错误的学生。
记得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所以作为第一教育教学现场的教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错误,挖掘宝贵的“错误”资源,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情合理的因素,多给孩子“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教师或家长过分地照顾帮助、太多的“言传身教”、一味地指责惩罚,恰恰牵制了孩子各种能力力的发挥和拓展,最终反倒有碍于他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开展的各种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一看到学生犯错误就进行“人身攻击”,让他们在众多同学面的出丑而怨恨你。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认错、不断纠错的过程,孩子本身就有犯错误的权利。毕竞人生是一个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把教师的忠告当作自己的间接经验,更少不了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得来的直接经验。只有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那样做不对,才不会把教师的告诫当成耳旁风。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自己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采用不伤害犯错误学生的自尊心,用巧妙的教育方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为此,我们不防来一番快乐式的处罚。学生犯了小错,可让他(她)当众唱支歌或者背首诗歌、跳个舞蹈,表演起来虽然没有羞耻感,但他们也不会感到荣耀和自豪,因为不是联欢会,那么,自然也会记得自己是什么原因才去表演的,懊悔感,负疚感也会油然而生。学生犯了较大的错,可以让他(她)做件好事,将功补过,再让他写心理活动说明书,挖掘思想根源,提出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有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他容易表现自己长处的优势,体会到老师的温暖。这样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调节了班级气氛,又有利于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圈子,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起到了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
二、区别对待,教育孩子认错。
每个人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段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犯了错误后,教师如何引导孩子认错很重要,对其教育方法也可相应地分成两种类型。
孩子如果犯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错误,而这些小错误是由于好.奇、求知、贪玩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例如不小心摔坏东西,上课偶尔开个小差,忘带学习用具等等,那么教师就没必要深究,只要让他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错的后果并受到教育就行了。
但是如果孩子犯的是原则性的错误,例如撒谎、偷窃等,教师就一定要让他知道,那是不允许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周围的人,都不会对这种行为以包容的心来对待。
不过,无论孩子犯的是哪一种类型的错误,教师都要持平和心态,跟孩子讲清道理,力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在一次次出错认错后,会慢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选择方法,引导孩子改错。
作为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中的问题时要坚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想得到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学生犯了错误以后,班主任一定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孤立静止的看待学生,将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失去教育的耐心和信心。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改过自新呢?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如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在家照顾的,由于长辈人的宠性,面对错误的时候态度不端正,这样的学生更要我们细心、耐心的教育,使其在面对任何事和人都有着正确的认识。
其次,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关心爱护他们,对他们应积极、热情、诚恳、细心、而不应嫌弃、歧视、讽刺、挖苦。无论是学生犯了那一类错误,我们都应给予无限的关怀,要相信只有爱才可以改变一切。从情感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和学生站在对立面,叫学生该怎样,不该怎样。而应和学生站在同一面,以学生的心理为出发点,让学生觉得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感到你不是在批评他,而是在帮助他。心灵被沟通了,他还会犯错误吗?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分析自已犯错误的原因,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评价自己阶段性有哪些进步等等。这样经过学生的自我反省,达到改过自新的目的。
总之,理解学生是一种境界,宽容学生是一种艺术,善待学生的错误更是一种智慧。只有正确的善待每个学生错误,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无可救药的。教师的善待不是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期待。
参考文献:
[1]马丽梅.小学班主任工作要用“心”[J].吉林教育,2017(06):140.
【2】高莲红.简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技巧[J].教育艺术,2015(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