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体会点滴谈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杨静
[导读] 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教育只有真正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杨静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二小学 164300
        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教育只有真正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得最大的学习效率。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活动的过程,孩子们的一切感知都是通过人的各种系统反应给大脑,大脑反过来又在指挥着人体器官进行各种行为活动。
        心理学家梅里把脑的活动比作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这种比喻非常恰当。只有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发动机”快速运转。但是孩子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各式各样的。从而,学习“发动机”也是千姿百态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人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因材施教,“保养”好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国家教委曾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我亦认为只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更好的学习。
        既然我们知道了学习的“发动机”类型各异,那么就存在着有的“发动机”先天性能优越,有的“发动机”天生不尽人意。那么,就注定了教育工作者要做两项巨大的工作:一是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二是健康心理维护,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心理健康的成长发展。
        所以以其性质来看我个人的观点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重要内容。那么发展性教育就主要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健康快乐状态。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使陷于不良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恢复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发动机”保持良好运转。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随着社会变革,随着收入的增加,随着文化水平的增高,随着家庭的变化而使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家庭中不可避免地滋生一些因素,对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清晰可见,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上升,大多离婚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过分的“放松式”的管理方式,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学校方面来看,教育教学愈加正规成熟,素质教育的培养成果愈见显著,孩子能力差别也越来越明显;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变得日新月异色彩纷呈,信息量的大增让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未健康形成的孩子们无法分辨及其正确的选择获取,就大量涌入孩子们的视线,必然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现今时代,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所以,我认为要保养好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引导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的教育,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如:在数学课堂上,如果班级一个孩子回答问题错误,开始会有很多孩子发出嘲笑的声音,那个回答错误的孩子就露出羞愧的表情,以后甚至可能害怕回答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首先批评嘲笑别人的同学,然后引导他们懂得人不可能永远不会出错,如果你出错,别人也这样嘲笑你你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以己推人。再有让孩子们懂得尊重别人,也了解尊重别人也才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样下来,目前我的课堂上出极个别的学生,已经基本上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让孩子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态。
        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特别是自己的亲人。在给一年级孩子上《技术教育》课时,讲到手的作用,我引申到让孩子回家观察父母、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用手做了什么,知道了长辈做的大多事情是孩子们无法完成的,而且是在为自己做的,引导孩子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汇报长辈们,孩子们马上想到用好好学习作为孝敬长辈们的“礼物”,并且课堂纪律非常好,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够等到看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到那时就很可能出现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状况。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平时多关注孩子们,多观察他们的语言行为,多关注他们的变化,防微杜渐,在点滴小事中入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维持其心理平衡,保持孩子的心理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中,尽量在集体中避免出现对于孩子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比如班集体中的班怡悦同学,她可以算作一个对我来说老大难的学困生,她自己的学习动机有或这儿或那儿的问题,家长的管理或多或少的也存在着问题。平时和孩子交流、和家长谈话,可是最终的结果让然是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因学习成绩被同学排斥与同学相处有很多小问题等等,那么班级集体中难免有同学会不喜欢这她,甚至会歧视她。那么作为老师的我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班怡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庭如何,她还是有属于她的优点。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而且我还会挑选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鼓励她的上进心,激励她的自信心。那么,这些孩子们就不会陷于一种不良环境之中,渐渐的也许有令人惊喜的表现,成绩好的不再骄傲,成绩差的有了进步等等,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各种各样的“发动机”都良好运转
        人多心理特征各有所长,外向内向、好动好静都没什么不好。因此,我不需要强求一个文静的孩子变得活泼好动,也不需要奢望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文静乖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我们本着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出发,那么我们就应该允许每一台“发动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必定使得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不适应,也会导致校园里千篇一律的单调局面,哪那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那也不能称之为培养人才,只能叫做制造机器。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各自的个性,适当引导,才能够永远保持百花齐放,春满校园的美好景象,才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各有特色,尽可能达到最佳运转状态。
        如:在数学中,很容易看出孩子的智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用难度大的题去考问反应慢的孩子,在留作业方面我也会根据孩子的智力不同对孩子们作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智力水平稍微差的孩子不会有挫折感,也会让智力水平高一些的孩子有成就感。这样孩子们的自信心有了,成就感有了,学习的乐趣也有了,学习的效果也随之提高。
        还是那句老话,孩子们都是独立的个人,都是一个个的大写的“人”,让我们多多尊重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细心观察用心体会,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在细微之处点滴润化,让孩子们都保有健康的心理,让孩子们的心中都有一块“充满阳光的蔚蓝的天空”,无论孩子最终的学业成绩如何,都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合格公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