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杨宇
[导读] 在新时期,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生产的中流砥柱。

        杨宇
        阳曲县第一中学 030001
        摘要:在新时期,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生产的中流砥柱。作为高中生美学培养的基础课程,高中音乐能够有效培育和养成学生良好的三观美德。通过整合高中音乐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共同优点,创新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能够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期间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兴趣,使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热情,并在学生学习及掌握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见解。
        关键词:高中音乐;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文化课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目标,一些副科逐渐进入学生学习的进度中,例如音乐这门科目就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对于大多数的学校而言,开设足够的音乐课程有两个好处,其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可以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培养一个兴趣。其二就是音乐的教育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也有提高。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以前那种不重要的存在,不仅如此音乐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将音乐的教学质量提高或者如何运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的内容。对此,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音乐场景,利用现代科技提高课堂趣味性,如何利用信息科技开拓音乐教学范围等方面开展讨论与分析。
        一、借助微课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音乐教学讲究的是“言传身教”,以音乐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行直接的知识传授,而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记忆。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独立思考与拓展思维,对学生有很大的限制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出现了,它凭借自身“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的独特教学特点被学生以及教师认可。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教师示范“微课”。主要以直接感知为主,属于“演示类”的微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教学目标展示在微课上,利用课堂的时间引导学生直接观察、模仿、体验,以此来提升学生音乐感性能力。例如,《贝多芬》相关内容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与《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并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简单生平,认识维也纳古典主义后期的音乐文化特征。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2)多种互动型新教法的自然融入。互动性教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差异过大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新的微课教学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组,并根据其他组的要求微电影片段、视频片段等等,来培养学生向音乐能力,激发学生想想空间,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对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二、利用技术手段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一)辅以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音乐教师需要考虑到高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转变以往师讲生听的模式,合理的构建翻转课堂[2]。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有效的发挥出来,而教师则作为辅导者的角色,维护课堂进度顺利开展,从而保证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欢乐送给”时,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向学生具体呈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以微课视频为素材,对音乐作品进行自主鉴赏。学生可以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树立良好的合作理念,本着合作、互助的原则,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入鉴赏,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
        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掌握音乐并不只是意味着精准地了解一首乐曲的节奏,旋律或者歌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联系,这种联系会给学生带来与音乐之间的共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于音乐可以做出更有意义的赏析与评价。

可是,在达到这种状态之前,学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师也需要将学生引领到更生动的音乐场景中。现代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教室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灵活性,生动的影像资料等特点,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具有真实情感的音乐场景,让高中生尽快进入状态与情绪,尽快掌握解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就如在“对祖国山河的礼赞”一课教学中,本人就亲自用这一方法进行了教学。首先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有关我国大好河山的央视纪录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从整体认识到祖国的美景。即使本班的部分学生去过一些地方旅游,但是他们的旅游经验还没有达到去过所有名胜古迹的地步,如果无法亲临一个景点参观就无法体会到这个地方的宏伟与壮观,也难以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而笔者播放的纪录片就以远近交错的方式生动展现了不同地区的美景的特点,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美景的热爱。然后,笔者播放了我的祖国这首经典歌曲,学生们浓厚的情感又被这首曲子加深了,这样一个合格的音乐场景就搭建完成了。最后,笔者才开始分析我的祖国这首曲子的特点与手法,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理解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教学未见其处,不必乐学”。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对其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只有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愿意主动去学。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唤起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才愿意主动去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走进我们音乐教学的课堂,为我们音乐课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能把抽象的、枯燥乏味的乐理教学内容转化成有形的、可感知的、可视和可听的动感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综合形式向学习者传播知识,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内容的生动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等。尤其是它以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特点,能够激发学习者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选用了江楼钟鼓、月夜赏景、风吹影动、渔民撒网打渔、夜幕回归等一些适合不同段落的视频画面,既有动感,又情景交融,使学生陶醉在优美的环境中如醉如痴,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体现出了音乐艺术的形象美。通过这一过程,既丰富了音乐课堂内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我们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学生闪光点与潜力
        信息技术和音乐课程的整合,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经由大量的信息资源筛选,能找出更加适合自我发展的信息要素。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结合个人学习环境,优化个人学习习惯,不断提高个人学习价值,有助于学生重新组建个人知识结构。探究式学习是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所提出来的高效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自行探索与实践,结合个人心得体会,能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并发掘出自学过程中所获取的快乐与成就感。结合信息技术,学生在高中音乐学习阶段不仅能够加快音乐素材累计速度,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音乐知识获取加工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性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根据荧幕上呈现的精美教学素材,刺激着各种身体感官,有助于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情感融入。在舞蹈课堂中,学生可以自行在网络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音乐伴奏,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反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创作能力,加深音乐创作记忆。
        综上,音乐对高中生来讲,是一门有利于熏陶艺术修养的重点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适应当前教育环境的信息化趋势变化,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点革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要合理的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课堂情境,翻转课堂,课程拓展。让学生拥有丰富、完善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在音乐学科领域的学习品质与发展造诣。
        参考文献:
        [1]杨立春.如何更好运用信息化资源优化高中音乐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9):77-78+106.
        [2]唐鲜.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06):211.
        [3]龚亦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音乐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4):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