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媛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双寨学校
【摘要】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信息化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教学能够获得多的资源呈现给学生,无论是与课有关的视频还是资料,都方便快捷。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加直观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视觉、听觉都有很大的冲击力。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音乐课;教学手段
音乐是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信息技术,可以表现出更丰富的信息。立体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变抽象为具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更具感染力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习的深刻性,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
1.共享性
强大的网络环境为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广阔的汲取知识的空间,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大量的共享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信息资源没有时空限制,更新的更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浏览器查阅、下载大量的音乐资料,网络环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音乐教学资料。Eclass是信息技术在课堂运用的简称。
2.交互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交互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
3.直观性
信息技术集视频、动画、色彩、图像和声音为一体,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这种效果要比单独刺激某一个感官要好很多,可以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则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小学生沉浸在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器乐作品的聆听方面,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要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的能力,即从教师带学生学什么,逐步向学生要学什么过渡,引导学生从感性学习逐步向理性学习过渡。在和学生一起欣赏西洋管弦乐曲《晨景》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认识其中的几种乐器并辨析其音色,了解到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上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把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一一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拓展了知识面,比如西洋管弦乐队中乐器分类、队形排列、指挥站的位置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随后,教师播放音乐并配以表现晨景的视频课件:晨曦微露、阳光初显、树梢朦胧、太阳升起……在视频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分辨出音乐开始时有长笛在木管长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宛如清晨传来的牧笛声;继而是双簧管紧紧与之呼应,仿佛令人呼吸到早晨清新的空气,看到缭绕在树梢的薄薄晨雾……乐曲所营造的静谧氛围,给人以无限空旷、幽静的感觉。
通过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建立起音乐与生活事物在联想维度上的“映象”联系,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升华艺术情感。为什么说互联网让音乐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刻呢?深度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无论哪种艺术技能,练习不低于一千小时可以达到熟练程度,练习不低于五千小时才能成为行家或者专家。艺术素养的获得需要泡茶式的滋养,没有任何一种艺术素养的提升是可以轻易造就的,中国古人把这种素养的习得叫作“浸润”,更有“含英咀华”的说法。因此,深厚的音乐素养不是在几节音乐课上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更多时间与毅力的磨炼、浸润和内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正好适应了这样的需求。不同于以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下载所需要的学习素材,并使用音频播放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反复地聆听、练习,尽情地徜徉在音乐的河流里,让音乐随时随地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浸泡式的环境中潜滋暗长。当然,网络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仍然要对学生经常进行网络学习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帮助他们有节制地上网、有选择地吸收,避免有害内容的侵蚀。
三、设计制作动态图形谱,视听结合让音乐直观可见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学科教研员,除了有计划的去建设优质教师团队,还要有责任去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因为没有个体的发展就没有团队的进步。同理,没有团队的助力,个体也很难走得更高远。歌谱大家都见过,那是记录音乐的符号。大家见过图形谱吗?图形谱是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线条、色块来表现音乐旋律的走向、速度、力度、结构等音乐要素的图画。以往,“图形”一词经常出现在美术、数学这样的学科领域,而“谱”字,让我们想到的是五线谱、简谱,这两者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分界,将学科有机整合,打开了音乐教学的一扇门,为教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请聆听音乐,注意观察哪种状态的图形谱与音乐的配合更直观形象?动态的图形谱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音乐进行中的变化、发展、重复等特点。随着线条、图形的随乐而动,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体验中,将听到的转为可视的,听觉视觉协作让学生准确地感受音乐要素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听懂音乐。
图形谱的设计与应用是音乐学科承担的市规划办重点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往老师们设计的图形谱都是静态的图,让图形谱动起来一直是课题组成员所向往的。但由于老师们都不会做flash动画,所以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难题。今年九月末,笔者带领南马路学校刘畅老师去尚志参加结对帮教活动,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希望刘畅能在课件中利用图形谱来呈现旋律的起伏特点,解决歌曲学习的难点。刘畅是一位特别聪明、善于动脑的老师,经过多次研究她采用插入线条、设计动画路径的方式呈现出了动态图形谱。上课过程中随着音乐而呈现的动态图形谱吸引了所有的眼球,下课后尚志音乐教研员强烈要求笔者传授这个技术,而且要求必须教会。这个法宝刚研究出来还没来得及在笔者所在地区推广,就无私的传授给了尚志音乐教师。10月17日笔者所在地区开展教研培训,请刘畅老师在培训中分享动态图形谱的制作方法,所有参培教师都积极参与,大家一边兴趣盎然的演练,一边感叹真是小技术解决了大难题。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音乐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音乐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通过学习音乐课程中的代表人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无效的提问,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枯燥乏味,影响课堂效果,因此,在教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提问,确保问题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倩倩.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18(15):88-89.
[2]蒋梦.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策略[J].小学时代,2020(1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