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平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中学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传统灌输式教学策略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了,亟需全面推进探究式教学这种创新方法的全面实施运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实施合作探究法、实施问题探究法、实施生活探究法三个维度出发,全面地分析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与实践探究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去理解知识的本质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和影响,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实现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从而全方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能。
一、实施合作探究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作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路径,能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与拓展探究的深度、优化探究效果,以助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奠定合作教学基础
小组成员的划分是实施合作探究法的根本和基础,做到这一点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展现和发挥。但是目前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科学分组不够重视,只是随意地将学生进行组合,结果造成学生差距的扩大和课堂秩序的混乱。针对这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和标准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小组分配,保证每个小组的人数保持在4-6人。此外,教师要明确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以真正奠定合作探究教学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乘除法》时,很多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分组环节中,教师为节省时间,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分组方法让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针对分组环节进行了优化,如,笔者会提前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另外,笔者还会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至两名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负责引导小组成员学习讨论。进而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奠定了合作教学的基础。
(二)合理布置探究任务,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通常来说,学生合作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要探究的任务,进而影响探究的最终效率和效果。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合作探究教学的指向性,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内容都用于合作中,而是要把握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出难易适中且具有启发意义的探究任务,直接启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促使学生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才能够取得理想化的合作探究效果。
例如,在教授《整式的加减》时,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随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一些探究任务,通过任务来引导学生们参与讨论,任务下发后,笔者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围绕任务展开讨论交流,在学生们讨论交流的这段时间里,笔者会在班级中巡回,观察学生们讨论方法,指导学生们的分析思路,进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完成讨论任务。学生们讨论结束后,笔者再让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成果,可以了解到各小组的学习进度。这样,笔者通过合理布置探究任务,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合作。
二、实施问题探究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炼教材内容设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问题内容也要以教材为基础和根本。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课本展开全面、深入且细致地研读,明确有意义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来向学生提出集探究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问题,创设充满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和对相关知识的探索,深入到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去,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探究习惯。
例如,在教授《平行线的性质》时,课程开始后,笔者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然后,笔者再带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会从教材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这样,笔者通过提炼教材内容设问,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完善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其主动、深入探究的体现,同时也是实施问题探究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肯定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自由且宽松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完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
例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时,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越来越多,所以,笔者针对这个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如,在课程教学中,每当笔者教授完一个知识点后,笔者都会给予学生们提问空间,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质疑,针对学生们的问题,笔者会耐心给予解答,完善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这样,笔者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实施生活探究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归宿,数学知识更是对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的凝练和概括,所以数学教学中生活探究的实施开展确有必要。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地拓展原有的教学思路和范围,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实践体验相关的案例和素材,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进行结合来设置生活探究任务,以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和探究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笔者实施了生活探究法展开教学。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引入生活元素,根据生活现象引出例题,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笔者通过实施生活探究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与使命,把握新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进而全面推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实施和巧妙运用,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才能够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李长彬.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62.
[2]李萍.浅析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