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磊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总校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刚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对于语言的掌握和日常生活的感悟才初步形成,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创造想象力并积累语言知识是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写作;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语文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是学生学习一切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基础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另外,语文是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离不开的主要工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表达离不开语文中的字、词、句。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语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作文是需把汉字、词语组合成通顺的句子,各种句子再串联相应的段落来表达一种意思。写作来源于各种素材的积累,而素材的来源与阅读和理解分不开。通过写作,学生能将阅读中优秀的句子、段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大大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观察力;同时,语文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写作文不是简简单单的字句组合,而是需要表达出一个中心思想。教师提出作文题目,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去主动思考什么材料才能符合题目的要求,然后去寻找作文材料,并以此为基础对材料进行组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二. 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感觉写作活动枯燥乏味、毫无生趣,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严重阻碍学生提高自身写作能力。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将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由于小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缺乏生活经验,缺少对生活事务的领悟能力,不能在写作中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将学生实际生活情况与课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调动写作积极性,将写作变成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为学生今后善于写作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四季之美》一课时,这篇课文描写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自然景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课文中描写的一年四季中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以及冬天的清晨。通过介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最美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神奇之处。待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教师应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黎明、夜晚、黄昏、清晨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还要着重突出每个季节的特点,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美,并为学生播放有关大自然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加深对自然景色的理解与感悟[3]。
2.2.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资料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就要懂得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事物记录下来,为自己今后写作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倘若文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写作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
在文章中添加适当的写作素材,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丰满,让整篇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还要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发生事情随时随地的记录下来。写作素材本中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看到的事情,还可以将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感悟也一同记录下来,并将该种感悟当做是写作素材的资料,根据写作要求添加到自己的作文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科协的情况,而是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自己真情实感。还以《珍珠鸟》为例,本课作者之所以能将珍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其主要原因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对珍珠鸟观察细致,能够准确把握珍珠鸟的习性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小练笔,并为讲授学生观察动物的方法。学生在观察动物时,既可以按照顺序进行观察,还可以分时间段进行观察。其中按照顺序观察是指整体对动物进行观察。比如:观察动物的身型、四肢、尾巴、皮毛颜色等。而分时间段观察是指同一种动物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来的习性特点。学生掌握这些观察方法以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今后写类似题材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4]。
2.3活动展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是兴趣的重要支点。对于学生而言,只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点成功,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就会成倍增长。因此,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会通过活动展示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比如,笔者会在每次写作教学之后,充分利用墙报,将比较优秀的作文展示出来,并编写为《班级作文集》,供其他任课教师及学生阅读。这种方式能够激励优秀学生、鼓励后进学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创作激情。同时,笔者还会定期举办“得意之作”点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改进的良好平台。每到周末,笔者还会给学生布置整理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对其进行自我点评的作业,然后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分享,并选出优秀的作文,之后由学生互评,最后笔者进行点评。在这种训练模式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快就被激发出来。除此之外,笔者并不拘于形式,多次利用校园的文化橱窗,以及校刊、红领巾广播站等,充分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作文“发表”的阵地,能够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通过活动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鉴赏文章、积累素材以及强化练习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喜欢写作,热爱学生。另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渗透中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自信心,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他人写作方法,促使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得以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芳.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54.
[2]晏花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J].教师博览,2020,10(36):36-37.
[3]吕高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研究[J].学周刊,2021(03):19-20.
[4]徐洁.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分析[J].作家天地,2020(24):19+21.
[5]柳小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20(A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