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 110180
摘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众所周知备课的效率与质量对一节语文课的成败有直接影响。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前准备必不可少。那么立足新课标的根本要求,我们既要备课标、备方案,也要备教材、备学生,最关键的就是在备课环节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和“怎样教”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想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先要教师读懂读透文章内容,多花功夫、多想心思,实现“读”占鳌头,让每一次备课都能真正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深度阅读; 备课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指引,以教材为根基,教师要沉下心来,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既要读懂教材,也要会用教材,拓展教材,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深度、更有效率、更有个性,将语文素养教育目标落实到位。我们经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那么究竟如何“读”?从备课环节就要思考这一问题,教师要坚持“以读为本”,通过“读”来达到意想不到的备课效果。
一、预设目标,以“读”夯实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有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完成知识目标,更要引领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会写作,强化语言积累与实践运用,抓好小学教育的黄金期,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度研读文本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目标,为扫清字、词、句等基本知识障碍以及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做好铺垫。例如,备课《窃读记》时,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为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教学重点与难点就是启发学生理解中心句的深层含义,体会“窃读”的感受——“我”喜欢读书,但是却没有钱买书,只能在“窃读”中满足读书的快乐。而作者在读书的同时又总是担心被店员或者老板驱赶,一边是沉迷书籍的智慧以及内心的满足,另一边又是书外现实世界的种种担忧,错综复杂的情感交织,造就了难以言说的“窃读”的滋味。教师备课要立足文本,结合“教情”与“学情”预设目标,以“读”夯实基础,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
二、巧妙构思,以“读”领悟内涵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考虑如何指导学生读,实际上教师也要经常以学习者的态度投入阅读活动。虽然每一篇课文都早已熟记于心,但实际上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每一次阅读又是一次新的积累,对于课堂教学的启发颇丰。
例如,备课《小小的船》时,这首儿歌内容简短却朗朗上口,充满了童真童趣,带给我们无限遐想,而富有节奏感又生动趣味的词语如“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仿佛生动的画面就在眼前,由物及人、由静及动,带来独特的审美熏陶;再如,备课《为人民服务》时,细读品味,如“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尝试将“完全”、“彻底”等词去掉再重新阅读体会,感受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课上再由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深层含义展开讨论,抓住文章内涵思想。用心阅读,深入体会,每一次阅读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抓住文章的艺术特色与写作技巧,只有我们先读懂教材,才能真正用好教材,再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有效学习。
三、活用教材,以“读”把握情感
教材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根基,但是语文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依赖教材,否则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必然影响阅读效果。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读懂读透教材,同时开发教材,活用教材,通过精心阅读,把握课文传递的情感态度,抓住教学要点,这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点。例如,备课《去年的树》时,虽然这篇课文内容简短,但是读起来耐人寻味,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启迪,我们在备课时要注意领悟作者“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看似平淡无奇的描述,但是却扰动了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带给学习者心灵的感染。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通过反复阅读获得启发,通过对比与思考,体会鸟儿美妙的歌声,理解树与鸟儿的深厚情感,由此建立阅读的线索,形成阅读思路。当教师读懂了文章,就能在教材、作者、文本与学生之间建立关联性,活用教材,提高效率。
四、深度鉴赏,以“读”启发思维
阅读活动要引领学生突破定势思维的障碍,引导他们深度阅读、个性品鉴,打开阅读视野,促进思维能力从浅层次向深层次的过渡与发展。通过备课时充分的阅读与探索,不仅对文章用词有了清晰认知,而且完善逻辑结构,把握文本的深层内涵。例如,备课《燕子》时,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行文精炼,先从描写燕子外形着手,由静到动地描述燕子的灵活与轻巧,如“斜飞”、“偶尔沾一下水面”等等,一幅灵动的小燕子图景跃然眼前。本节课我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案,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语句,借鉴与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与行文思路,为学生自主表达打好基础。随后,我又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特征,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注意不仅要描写小动物本身的外貌特征,还要用到景色衬托。这样一节阅读课上,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而且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与行文结构,促进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由上可见,小学语文学科备课环节至关重要,教师要会读、乐读,读懂、读透,再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地规划课堂方案,吸引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在思考与探究中有所收获,提升学习有效性。而语文学科教育应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过程,我们不能过于追求整齐划一,而是侧重于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任何成功的经验都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误入歧途,导致新教材、老办法,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深度解读教材内容,“读”占鳌头,有效备课。
参考文献:
[1]王爱华.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备课[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30-631.
[2]王懿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备课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