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李建成
[导读] 中国的古诗词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所获得的文化涵养,对于高中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让高中学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李建成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265400
        摘要:中国的古诗词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所获得的文化涵养,对于高中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让高中学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古诗词创作的背景和现代化的生活之间的差距很大,学生学习古诗词或者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都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就需要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以及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高中语文古诗词所蕴含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
        古诗词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内容,但是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而言,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难以体会古诗词学习所需要的意境以及修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难点,同时受到高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功利心过大,更让学生难以深刻地体会到古诗词营造出来的优美意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必然会让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究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当下高中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1古诗词的特点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够让学生仅仅的局限于文章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还需要从作者创作作品时的背景以及生活状态开始,对作品进行相应的分析,如此才能够保证对于古诗词的良好理解。
        1.1深隐曲折之美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一种文学载体,其内在深隐曲折之美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历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诗词的讨论非常多,而其针对古诗词中的宋词所引用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美要眇兮宜修”,将宋词的本质用“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来形容,从这一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宋词的内在本质之美可以从这一句话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古语中,要眇一般是形容美好的样子,而宜修则是指达到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进而对“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宋词能够充满美学的原因在于要眇,这一内容是从此能够将其内在的情感进行渲染的基础,在宋词的品鉴中,可以发现要眇正是宋词赏欣中不断寻找的内容。宜修在宋词中,则是宋词的格律美、章法美、句式美、体制美进行描述,唐诗宋词能够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中交相辉映,其中两者在修饰方式和格式上的玄妙,极大地增加了两者文学美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则是要遵循古诗词创作的文化背景,在教导学生宋词品鉴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内在的内在涵养,才能够让这方面的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
        1.2幽细感伤的情思之美
        古诗词相比较于诗歌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抒发作者情感时,更多的是抒发作者内心深层次情感,具体而言就是作者难以言语的内心深隐之情。所以古诗词的美学特质就因为这一原因而天然地拥有了幽细感伤的情思之美,这是我国古诗词都所拥有的一种精神色彩,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典型作品都拥有这样的特点了,例如李煜的《虞美人》,其中所抒发的亡国感伤之情,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思想,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同样蕴含了这种情感。杨慎作为三朝元老杨廷和的大公子,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所做出的这一《临江仙》,道尽了古往今来各路英雄的辛酸与苦楚,是作者在受到打击之后,从自身的经历中所悟到的情感进行升华,而创作出的作品,其中虽然没有任何一个“愁”"伤""恨""泪"“苦”等字眼,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可以看到作者豁达胸襟之外,还可以感受到作者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所拥有的些许不甘。
        1.3古诗词的阴柔美
        通过对古诗词内在美的本质进行探究,可以发现古诗词拥有阴柔美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深隐曲折之美和幽细感伤的情思之美的影响,这是古诗词所具有的一种非常常见的表象。

从另一角度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曲折深隐之美和细腻的情思,都是阴柔的体现,在古诗词的创作中,愁这一情感只是古诗词的表象,在实际中,宋朝词人心中所固有的阴柔使得古诗词这一作品有着非常丰富的阴柔美。在研究古诗词时,学术界往往会将其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者在词风和行文风格上虽大大不相同,但是其所研究内容决定了两者都会因为古诗词内在阴柔美,而有着些许相同。
        2提高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2.1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想要解决当前古诗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刻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进而点燃他们探究古诗词的热情。对此,教师可以考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古诗词教学活动当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的便利条件,将诗词文章描绘的情景更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更容易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促进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以《蜀道难》为例,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呈现蜀道之景,将蜀道的雄奇险峻真实、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利用相应的音乐营造更加紧张的氛围,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到感受蜀道的学习状态当中。这样一来,以感官体验为支持,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李白想要通过峥嵘、逶迤的蜀道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对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形成新的认识。
        2.2灵活设计问题,问答培养思维
        问答形式的师生对话一直以来都是课堂互动的首选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情况和学习态度,这能够帮助他们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大有帮助。因此,在新的目标指导下,教师应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提问的方式方法,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提出更有信心、与文章内涵联系得更加紧密的问题,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不间断的思考,深入培养其思维能力。
        以《离骚》为例,针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之句,教师就可以提出“因何掩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民生多艰至何种程度以至于掩涕”以及“掩涕代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展开思考,使其在循序渐进的思考中更加清晰地把握诗词脉络,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背后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3融入生活实际,促进情感建立
        诗词创作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诗词时,往往是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了道德情感层次的感悟。但是,由于古今生活存在极大差异,这种在特殊情境中创作出来的诗词文章,对当代高中生来说有着极大学习难度。对此,为促进学生对诗词情感价值的理解,教师可以尝试寻找诗词背景与当今社会的衔接点,将诗词背景融入到现今生活当中,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对诗词背景展开想象。这样一来,通过迁移生活经验,他们自然能够更加轻松地把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在诗词情感被深度挖掘出来之后,立足于生活实际,学生更容易将诗词情感内化为自身情感态度,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加正确的文化意识和道德理念,对发展其个人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对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意义非凡,所以语文教师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中,要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内在情感,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鉴赏古诗词,才是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娜芳.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9(30):56.
        [2]王国龙.走出误区,让语文素养绽放美丽花朵[J].学周刊,2019,20:96.
        [3]徐美.基于自主发展的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18,37(04):29-30.
        [4]黄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2018(13):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