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晶晶
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中学 山东德州 251100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号召下进行创新改革,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学意识。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背景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枷锁,真正掌握了语文基础教育应当教会学生什么。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
语文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教学内容多样化,在能力培养方面也明确了不同方向。 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流包括语音、字形、语法、基本语言表述和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运用和语言逻辑的深入感受———阅读理解、写作;中心思想,情感教育所引入的文化意识形态;这些知识和能力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它们相互影响,互相联系运用,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进智力发育,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理念。
1阅读,不仅要“精”读,更要“多”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的文采好,能够写出精彩的文学作品,除了生活阅历要丰富以外,主要还在于要有足够的词汇掌握量,读的书多了,储备的知识就会更加的丰富,从而有更加广阔的眼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读什么书,个人认为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课本提供的文学作品是非常有限的,只要是“名著”,都可以阅读,不仅仅是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童话(例如《一千零一夜》)、科幻(例如《海底两万里》)、武侠(例如《笑傲江湖》)均可涉猎,阅读这些课外书籍,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词汇和语句,将来写作时可以学以致用,而且这些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都是语文教材中不曾涉及的,可以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坚持阅读,更可以锻炼儿童良好的意志力和自我反省能力,这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 互动,让学生“主动”加入到阅读中来
成功的教学需要老师去主导、学生做主体、课堂氛围情境化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在课文阅读中须要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由此产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施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准备一个鱼缸,里面装一些水来模仿小河,事先准备好老牛、小松鼠和小马的模型(可以用木雕,也可以用简易纸版画),把他们依次放到“河水”中,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在同样的水中,老牛觉得河水很浅和安全,而小松鼠觉得河水很深很危险,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能盲目的相信他人,一定要亲自尝试的道理。再比如讲《乌鸦喝水》,只需要一个玻璃瓶和几块石子儿,老师就能通过实验,浅显易懂的学生们知道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到水,后来又是怎么喝到水的。
3 思考,让学生“挣脱”思维限制,尽情畅享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也许本身就没有固定答案。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环境,经历背景都不同,所以在阅读作者描述的故事时,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带入自己的主观思维,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对于作者而言,或许一开始就是写的一类人,不是某一个人。小说中存在的人物,大多都是许多人性格的缩影,不是特定的人,对事物就拥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一个事物,每个人对它的见解也会因人而异。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摒弃“标准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思考,自己联想,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答案不论对错,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好,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张开思想的双臂,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4 寓教于乐,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之中
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营造欢快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对知识的储备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但是作为少年儿童,没有人会排斥游戏,在游戏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最为集中,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也最为活跃,这是有利于学习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游戏互动。例如学习《小马过河》,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的主要情节,展开角色表演游戏,每个角色自行设计台词。然后进行表演,看哪一个小组表演的好。又例如学习《乌鸦喝水》,教师也可以引入游戏:挑选几个学生扮演乌鸦,用筷子当乌鸦嘴进行比赛,将石子儿“叼”进装有水的瓶子里,看谁能最快的“喝”到水。在教授古诗词方面,比如:诗词接龙、诗词连连看、听歌写诗句、看图写诗句、由诗句猜诗人名、根据现代汉语的翻译提示还原古诗等等方法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品味、学习,在情境想象中感受和领悟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
5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丰富教学形式
学生审美素养需要教师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课堂趣味性,让学生积极思考,在探究式学习中领会精神。 诸如运用多媒体,投影仪来播放相应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思想层面的文化内涵,加强思维意识培养。 比如在教学《 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文中林务官为什么要进行森林打扫工作? 打扫后森林变成了什么样?”教师就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在收集足够的答案后,按照次序放出需要打扫的森林,未打扫的森林以及打扫过的森林,让学生感受自然、体会自然。 教师还可以进行知识延伸,选取与森林相关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一一进行对应,比如环境污染、动物死亡、恶劣天气等等。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为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之余进行探究和反思,加强对审美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扶放有度,既要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摘抄段落,圈画内容,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互动交流;同时也要考虑问题的难度,不能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进度。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从《十万个为什么》 《走进森林———森林科普知识读本》等书籍中寻找相关段落组织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导读、课堂领读和课后阅读各个阶段中思考问题,找到答案。 在对阅读书籍材料的难易度选择上,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字句进行解释和转化,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6实践化的语文课堂,提升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的集成式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上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喜好,教师可以结合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歌唱、诗朗诵、情境演绎、游戏、微视频观看等形式,辅助开展教学。 例如, 在讲解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借文章开展了实践化课堂,为学生播放相关故事改编的影视动画,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力,并指导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与教材中的课文细节一一对应,用心感受场景。
结束语
对于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符合中小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体系,这样教学才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清晰的认知,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孙颖杰.启发式教学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与财富,2015,(003):40.
[2]胡仟镜.游戏,以儿童方式打开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 2020, (0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