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武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学 福建省莆田市 351200
摘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保障初中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培养,以便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考虑,发展语文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打破传统的固化教学思维,发展出能够灵活运用于生活、适合学生发展状况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从而带来优质的教育。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除了分析教材,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好了解工作,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创设出教学方法,从而形成长期的优质的教学风格。
一、关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概述
语文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涉及多个方面,不只是单纯的文学知识积累,还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随着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思考,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这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来说非常重要,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无论是古代的诗集还是现代文章,都彰显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散发出浓重的文学气息。教师和学生都是文化的传承者,一代代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一直在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的语文教学而言,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学生参与度较低、教学内容比较匮乏。现在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很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将教材内容一股脑地教给学生,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反应不能及时地给予回应,也不能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因此,学习积极性很差。而且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会了理论知识,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明显能力不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深入地分析课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无法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把握不够准确。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导致其参与性不高,观点无法表达或不愿意表达,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对于课文知识的拓展不够,只是按照课程标准来设定课程内容,学生只能获取课本的基本知识,无法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以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均得不到提高。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在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具有现实必要性。为此,教师要透彻了解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分析初中学生的年龄、生理、思维等特点,结合教学要求开展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课堂,做到因材施教。第一点,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情况,做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点,教师要将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起学生的共情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首先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共鸣。
(二)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增强学生语言能力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写作必须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强化学生为写作而阅读的理念,在加强学生写作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达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是核心素养明确提出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切入点。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通过鉴赏、品味等方式将他人的语言表达技巧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其次,教师再指导学生去运用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真正实现对语言知识理解与吸收。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吸收语言知识,再指导学生去仿写、续写、扩写,以此促进学生吸收语言知识,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三)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激励和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具备合理的学习意志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意志加以重视和提高,确保学生重视语文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为确保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并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授。提问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意志也有一定提升作用。除此之外,学生长时间具备学习意志,有利于保障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
(四)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文化品质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这是核心素养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明确提出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使学生的文化品质得到培养。例如,在上《出师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对其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首先,对其背景知识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涵,让学生通过“白帝城托孤”这一历史背景认识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对文中的历史典故进行挖掘,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精神,如七擒孟获、兵败襄阳、三顾茅庐等,这些历史典故的挖掘和引入,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唤醒学生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品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活动时,需要不断联系理论实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创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明确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语文能力。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素卫.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03):30.
[2]刘素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19(31):181-182.
[3]高培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9(30):45-46.
[4]王栖.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4):22.
[5]李元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