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河南省罗山县第一中学 464200
摘要:阅读能力是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被重视的一种素养,它不仅是学业上的要求,同时也是初中生学到生活中怎么样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能力。阅读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能力,需要人的感官、理解、表达、感情等融合。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整合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可以把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关乎四方,阅读能力侧面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认知、理解新事物的能力。初中阶段不像小学,与高中更不一样。小学学生语文尚且欠佳理解,高中阶段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在初中养成,更不好提高。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发现,拥有不错阅读能力的同学的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的。我想这学习成绩必定是与阅读能力所挂钩的。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阅读能力;初中语文;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行为,[1]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理解、记忆、分析、综合、速读、应用、评价、创造。纵观语文教学史,尤为这几年,我发现初中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占比在逐渐增大。这说明我们教育机构甚至国家都在重视国民的语文水平。阅读能力不仅关乎着学生学习,更是我国人民素质和文化的体现。在国际社会上,不仅有经济竞争,文明竞争也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文明大国,提高文明素养首先就在语文教育上。
一、提高阅读量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一项新事物最好的开始。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们可以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探索研究。我们可以想象当代初中生为什么缺乏阅读能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初中生阅读量少。据我所知,很少学校有开放的阅读课,我建议学校每周可以给学生安排一节阅读课。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阅读课外书,给学生自由时间,根据自己兴趣来阅读,潜移默化的提高阅读能力。这样又激起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又锻炼了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说,在上语文课时,我会给他们明确目标,利用一周时间课下阅读一本读物。在讲初一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济南的冬天》。这样给学生留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有关这个课本的内容的书。比如阅读有关济南这个地方的书本,有关冬天的书本。在学而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济南或者冬天有关的印象,从而达到高度理解。这样,在讲授这节课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有提升。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已经阅读过有关这节课的相关内容,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另外,课外读物越来越多了,知识懂得也就多了,面对课本上没学过的知识也会有所了解,阅读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诵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诗文
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顾课外阅读和课上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流传的古诗源远流长,每一首古诗后面都会有非凡的故事。阅读古诗文,可以浇灌学生的内心,培养赏析阅读的情操。我们应该把“经典诵读”融入到学生课程和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古诗一般较为难理解,[2]古诗含有优美的意境、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浓厚的感情,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阅读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古诗不仅影响学习,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古诗虽然语言精练较短,但是细细品味会得出一些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基本准则,这些都是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后可以发现的。
比如说,在讲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课时,让学生诵读或背诵诗文。
因为这一篇是陆游写的,所以在讲这一节课前,让学生多读阅读陆游写的其他的古诗。比如:《卜算子·咏梅》《游山西村》《诉衷情》等名诗。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同的诗,同一个作者,可以对陆游这个作者有更多地了解。陆游生活在南宋,是位爱国诗人,他的诗文沉郁悲凉饱含爱国之情并影响深远。不能说阅读古诗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对于提高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
三、重视朗诵课本文章
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畅、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定制阅读课本时间,每节课都要求学生阅读。可以分组朗诵,也可以独立朗诵。在阅读过程中,重视情感的表达,学习课外有关知识,可以在朗诵中正确找到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朗诵这篇文章。找到正确的感情时,也正是学生真正理解语文课本的时候。所以说朗诵课文可以培养学生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要重视背诵,好的句子要做到合上书本也可以朗朗上口,积累丰富的阅读知识,这样在做阅读题的时候才不会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在初中语文教学安排中,每个课文都是别具一格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课文,理解不同的感情,增加不同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
比如说,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一课时,这节课是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构成。在读百草园的时候,可以用活泼欢快的语气朗诵。因为这一部分是作者释放天性的时候,作者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通过阅读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随后朗诵三味书屋时,语气可以稍微加成熟,但是又不失活泼的朗诵,鲁迅先生虽然被寿先生严厉教诲,但孩子气终究是掩饰不了的。通读这篇文章,会发现普通朗诵和有感情的朗诵的效果大不一样。正确、流畅、流利的朗诵,并带有感情的朗诵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种手段。
四、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在本人教学过程中,认识到不仅要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要提供和指导学生好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可以分为目标阅读法、重点阅读法、比较阅读法三大类。目标阅读法是在阅读之前给自己定好目标,比如阅读多长时间,阅读几张来完成阅读目标。这种方法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很适合初学文章;重点阅读法是根据学生需要来读,重点阅读哪一篇文章。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方法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复习文章;比较法阅读就是比较这两篇课文去读,这个方法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说,鲁迅先生的《呐喊》和《朝花夕拾》可以利用比较法阅读。比较两者之间的背景、内容、感情等,通过对比有利于横向解决相关知识,利于分清歧义,巩固已学知识。也可以在阅读两篇文章的时候重点阅读,专读一些表达感情比较明显的部分,通过阅读对比,可以大致了解作者鲁迅先生的性格。同时,也可以运用目标阅读法来完成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并做有关阅读理解题。这些都是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会提高初中生语文的思辨能力,阅读效率及各种相关的关键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阅读量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诵读优秀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朗诵课本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饱含感情;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课程变为有趣。综合来说,做到这几点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追求一个方法,我们要立足实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一套最好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探索出适合于学生和课堂的方法,才可以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除了教材,还要注意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理解语文,结合社会。语文知识关乎学生文化,文化与国民素质关联。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文化竞争占比也越来越大。培养阅读能力是提升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智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1):41-42.
[2]胡平凡.渗透方法 加强指导——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A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