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随文练笔与写作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徐德仁
[导读]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而教材中收录的文章经过精心筛选,文质兼美,值得学生品读与借鉴
        徐德仁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笫三中学,甘肃 武威733206
        摘要: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而教材中收录的文章经过精心筛选,文质兼美,值得学生品读与借鉴,立足课文为根基综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写作思路,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读写结合思想,采取随文练笔模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渗透写作方法,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随文练笔; 写作教学
        “随文练笔”的本质就是读写结合,以教材文本为根基,参照阅读文本的内容、形式与思路进行写作训练,综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写作能力,让写作训练变得丰富而有趣。关于初中语文随文练笔与写作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本文分析如下:
一、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积极作用
        随文练笔往往与语文阅读活动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步写作训练,体现了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育理念。随文练笔具有短小精悍、高效便捷的教学特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阅读、思考与练笔,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而在具体实践中,以教材的课文为范本,指导学生仿写、续写或改写,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各种各样的训练形式,打破了传统写作训练的枯燥性与单一性,使得写作训练更有吸引力,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每节课都能逐步强化训练,既节约时间,又保障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落实随文练笔策略,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潜移默化地增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实践措施
(一)文本细读,仿写经典片段
        仿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果的随文练笔方法之一。尤其很多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或空洞无物,或情感匮乏,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再顺势进行仿写训练,既能降低写作训练的难度,也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启发写作灵感,惟妙惟肖地模仿经典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那么如何才能深入文本,丰富阅读体验?自然要从文本细读策略着手。例如,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本节课围绕“雪后捕鸟”段落进行仿写训练,作者在描写捕鸟场景时,连续用到七个动词——扫、支、撒、系、牵、看、拉。通过精准、连续地运用动词,清晰地描述了整个事件经过,在鉴赏阅读中体会动词的妙用,随后布置仿写任务:描述一件生活中的事物,至少用到五个以上的动词。通过仿写训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描写技巧,结合生活经验详尽描述事实经过,刻画真实场景。
(二)把握留白,加强续写训练
        很多课文中都用到“留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由此给阅读者带来更多的遐想与发挥空间。那么在阅读活动中,我们也要抓住留白部分,指导学生自由地联想与想象,模仿作者的创作思路,猜想故事情节的走向,通过续写训练填补文章的空白。

例如,学习课文《孔乙己》时,文末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究竟是“大约”还是“的确”,作者以留白手法引发了无限的遐想。想要顺理成章地完成续写,就需要结合孔乙己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性格,想象孔乙己打到底有没有死。如果死了,那么还会发生什么事;如果没有死,孔乙己又去了哪里?他后来的生活如何?通过续写练习,延续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真正理解与把握人物形象,再将自己所想写出来,促进情感表达。
(三)个性理解,引领练笔思路
        阅读时产生的个性化理解,实际上对于写作思路是一种重要的启发与引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读”与“写”两个层面出发,加深阅读理解,在写作中保持饱满的情绪,深受感染熏陶,强化写作灵感。例如,阅读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时,主要讲述十六岁的中国姑娘吕伟赢得跳水金牌的故事。文中多处用到精美的修辞手法,如“沉静自若”、“翘首而望”、“屏声敛息”“轻盈的”、“笔直的箭”、“悄然不惊”等等,大家仿佛亲眼见证了“飞天”凌空的夺冠瞬间。在随文练笔环节,指导学生以学校运动会为主题,观察每一位参赛运动员的表现,模仿动静结合的写作思路写一篇小短文。为了帮助大家回忆比赛现场的情况,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员风采,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练笔水平。
(四)品鉴插图,升华写作内容
        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反映了课文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学生情感共鸣的载体。所以在设计语文教学方案时,教师不能忽略插图的作用,而是从中发现课文内容的缩影,通过描述图片的内容,既能调动学生想象力,锻炼写作思维,也能挖掘文本的内在意蕴,深化阅读理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顺畅衔接。例如,学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结合插图中“我”与叔叔于勒的对话场景,猜一猜“我”和于勒当时的心理活动,细致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猜想他们的语气语调。最后,从插图内容升华到故事情节,让学生尝试改写结局: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再为小说拟一个结局,你有什么想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启发,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合理想象,学生思如泉涌,产生写作热情。
        由上可见,基于随文练笔模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写作,实现了从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的循环往复,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吸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那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适宜的、实用的随文练笔实施方案,让学生快乐的阅读、快乐的写作,在每一节难忘的语文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白传开."以读促写"理念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4):34-35.
        [2]陈瑞媚.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2018,(18):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