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凤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瑶族乡中心校 547302
摘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也有利于理解文本内容,调动情感共鸣,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想要真正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激活学生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自觉尝试不同的朗读方法,积累朗读实践,提升朗读水平,以此强化语感,锻炼语用能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的朗读指导策略,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活动; 重要作用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重视默读与朗读环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指导非常必要;通过朗读训练,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吸引他们专注于探究语文知识,认真研读文章,把握文本内容的真情实感与内涵思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环节,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与朗读能力,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
(一)朗读有利于调动情感体验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内容来看,均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体验,反映了现实生活,寄托了理想信念。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将朗读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则能调动情感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语文知识,抓住文本要点,产生思想共鸣。这样的语文教学过程真正诠释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他们带入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浓厚学习氛围,结合每个人的朗读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不断完善自身的朗读水平及语文素养,帮助学生积累朗读经验,提高学习能力。
(二)朗读有利于理解文本内涵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这一阶段的语文教育过程要注重口、眼、心、脑、耳并用,源源不断地输入文本内容,深化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朗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并不是机械、直白地读出课文内容,更重要的在于理解文本内容,从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思想,并且通过朗读而保持长久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关注课文的内容,转变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以朗读为起点。深刻把握文本内涵。
(三)朗读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
以往的语文课堂局限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过程导致学生兴趣全无,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意识。为了丰富学习体验,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要重视指导他们掌握个性化的朗读方法。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不同,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读出的文章各有千秋,朗读的过程也就是交流思想情感的过程,学生开动脑筋,深入理解,成功开启语文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四)朗读有利于锻炼语用素养
通过朗读而理解文本内容,也能启发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结构及构思特色,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为提升写作素养做好积累。因此可以说,有效的朗读过程实际上也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语用素养。通过朗读训练,揣摩不同语境下表达的情感态度,理解文本内涵思想。可能小学生刚接触朗读,还达不到一定的理解深度,所以教师要耐心指导,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朗读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对策
(一)充分重视,优化朗读过程
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经验不足,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朗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所以朗读过程较为随意。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并树立榜样,以精彩的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给他们更多练习朗读的机会,通过分角色朗读、旁白朗读、大声朗读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每个人都能在朗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学习课文《掌声》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前围绕问题“什么是爱”展开讨论,由此体会掌声的意义,理解小英在掌声之前与掌声之后的心理情感变化。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
(二)示范指导,调动朗读热情
如果小学生有了强烈的朗读兴趣,才能激活朗读动力,自觉强化朗读训练,提升朗读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更要从自身做起,认真朗读每一篇课文,保持标准的普通话与正确的发音,以此指导学生、感染学生,调动小学生自主朗读的积极性,调动朗读热情,同时深化文本理解,促进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例如,学习课文《金色的草地》时,课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精美的音频资料,要求学生在聆听鉴赏的同时圈出不懂的生词,标注正确的拼音;另外在课件中,还展示了很多蒲公英的图片,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带着饱满的情绪再次朗读,形成良好的语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三)多元方法,培养朗读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朗读经验不足,经常对朗读技能把握不到位,影响整体学习的效果。因此语文课堂不能忽略朗读环节,通过多元方法强化朗读技巧,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引领,让学生重视朗读、主动模仿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例如,学习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首先由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篇内容,再让学生一边聆听鉴赏一边画出文中描写与西沙群岛风景相关的关键语句,如海景、海水、海底、海滩、鱼等等,当大家被课文内容所吸引,也就有了强烈的朗读欲望,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而发,在朗读中获得审美熏陶,逐渐爱上朗读,学会朗读。
总之,朗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通过用心朗读,有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融入文本意境,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者角色,引领学生联想与想象,通过朗读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抓住文本主旨大意,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让语文课堂因朗读而充满无限精彩,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路.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方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3-14.
[2]吴妙红.以读为本奏好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技巧[J].考试周刊,2020,(4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