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 娜
[导读]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是让学生围绕某一单元开展完整的学习过程所做的教与学的设计,以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整合、重组
        王 娜
        荥阳市龙门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是让学生围绕某一单元开展完整的学习过程所做的教与学的设计,以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整合、重组。小学语文教学以单元为单位,围绕重点或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整合语文学习活动。每个单元体现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
一、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我们把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看做一个整体,研究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学校层面把课程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进行目标的细化。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年段不同表现形式为不同,一二年级以识字为整合点,指导重点放在比较词句中理解和朗读。三四年级以单元主题为纲,整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预习,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五六年级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放在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
二、有效整合单元学习资源。
        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表现在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制订整体方案,从整体上进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除了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外,还应该注重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整合。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教科书内容、课外阅读内容、语文实践内容、习作训练整合在一起,内容的整合,有利于集中思维突破重点;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整合以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在学习应用中获得学习经验,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如:上完四年级童话单元后,整本书阅读讨论了《木偶奇遇记》,安排了编写剧本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写的童话或者木偶奇遇记中的某个段落编写成剧本。编写剧本,一是让学生简单认识剧本与文字的不同,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把自己的文章进行精细化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现了。接着小组表演,边排练边修改。最后全班表演。整合内容后的单元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孩子的兴趣更高。
三、合理安排单元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整合语文教学思想,博采众家之长,需要整合学习目标,把小学阶段放在整个教育阶段内,同时又关注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单元目标需要基于学期目标基础上进行准确定位。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目标确定为: 1.认识了解鲁迅。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4.拓展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者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5.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对课文的把握能力。6.用读文想象画面的形式,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7.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且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是在课标分解基础上,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的基础上确定的。
四、优化设计单元学习过程。
        1.总结出不同课型的一般流程。
        进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根据单元教学内容,需要优化课型设计,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按照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课型,落实单元学习目标。包括整体识字课、精读感悟课、群文阅读课、情境习作课、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课五种课型全面推进。并且探索出不同课型的一般流程。如:单元整体识字课基本流程:①主题导入,自主识字。②组内交流,合作识字。③归类识字,重点指导。④趣味游戏,检查效果。⑤生字回文,读通课文。⑥快乐书写,检测效果。情景习作教学基本流程:①激趣导入,引入话题。②展示情境,明确内容。③组织交流,拓宽思路。④范文赏析,写法指导。⑤当堂习作,笔下生花。⑥指导评价,修改习作。课外阅读导读课①观看封面,猜想内容。②介绍作者,了解背景。③浏览目录,推荐精彩片段。④师生总结,自由阅读。课外阅读分享课:①出示图片,回顾内容。②互动分享,畅谈感受。③作品展示,汇报积累。④师生总结,升华内涵。
        每种课型由一位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小组内讲解课堂流程,在课堂中践行反思,不断优化流程。

反复琢磨,不断总结。各位实验老师进行升华总结探索出一般的流程。
        2.不同课型的探索逐步深入。
        我们在课例研讨中,不断总结出不同课型的流程。尤其是习作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致经历了理论学习阶段和实践探究阶段。
        (1)发现问题,学习为先。
        随着单元整组教学的研究深入,我们意识到写作教学,孩子对写作没有兴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咬笔杆”、“瞅天花板”,写作文犯愁的现象常见于传统的小学生习作课堂。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题实验教师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作文情景课教学研讨活动。每周三的课题研讨会上,各实验老师的积极准备,组织学习刘发建、汪智星、吴忠豪、于永正、管建刚……几位名家的八场讲座,欣赏了陈佳美、宋斌、张维娜、喻静蕾、吴勇……几位名师的课堂实录,我们课题组老师在学习、感悟、反思、实践中成长着。我们对情境习作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总结这些名师情境教学策略,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每一篇细心的记录,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为的是不断推进研究走向深入。
        (2)课例实践,推进研究。
        1.示范引领。
        把学习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单元教学的效果。我们边学习边总结,边反思,边提升,我们进行了六周的小组课例研讨,分别是鲁新敏老师的《找春天》,朱桂齐老师的《动作描写》、还有张丽霞老师的《一个小实验》等。从习作情境的创设、习作目标的制定、习作流程的细致指导、习作评价的科学设计等方面,步步推进,各个突破,最终达到人人认识上的统一,理念中的一致,从而更好地推进实践。摸爬滚打,感悟反思,领悟实践,使情景习作课堂更是生动有趣!
        2.人人尝试。
        接着课题组老师人人上习作教学研讨课,老师们开发了不同的情境,如:一年级的贴鼻子游戏、学系红领巾、抢凳子,学习扫地,二年级的握鸡蛋、测试纸的承受力、纸片托水、奇妙的震动、险境逃生、汉字听写大赛,还有高年级的吹泡泡等。有游戏类的、有实验类的、有生活技能类的。各种各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乐说、善写,妙趣横生,热情高涨。
        情境习作的探索,在课例研讨中不断推进,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目标的制定更加科学有效,写作指导不断精细化,让孩子从写完整到写生动。评价标准不断科学细致。
五、科学设计单元教学评价。
        国际阅读评价体系对阅读能力的考察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单元整合教学的效果需要科学的评价,我们在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并围绕单元目标设计单元评价。试题评价基于课程标准来设计,检测评价时,一二年级教师带领检测,重在识字写字,三至六年级先由学生自己复习检测。通过复习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重在领悟表达,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通过实践研究,单元评价科学化对于检验单元整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元整合教学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适应当前核心素养落实的精神,能够体现新教材整合的思想,课程实施与评价突出整体性、结构性、相互关联、目标一致;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保留项目:此论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研究成果,课题题目:《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编号为:2020YB07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