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孙明华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家长很早就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的素质,而许多幼儿园采取的学前教育,也是有效的科学启蒙教育,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开展幼儿的教育活动
        孙明华
        齐河县祝阿镇新蕾幼儿园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家长很早就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的素质,而许多幼儿园采取的学前教育,也是有效的科学启蒙教育,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开展幼儿的教育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并不成熟,往往对于幼儿知识的教学,只能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形式去告诉幼儿,这时候的幼儿对于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去探究学习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对于事物的探索能力。
        关键词:角色教学幼儿园学前教育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相较于以往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改革目标,其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对幼儿科学文化知识的启蒙,也是在“以幼为本”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而真正践行“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理念,使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快乐,还能收获成长。基于此,本文笔者立足自身幼儿教育经验,就游戏教育环境下的幼儿园教育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贡献一份拙见。
一、游戏化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关于游戏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游戏在开发幼儿潜力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游戏化教学模式也很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知水平,因此,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游戏密不可分,因此游戏应纳入儿童的教育之中。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和游戏技能都会发展非常迅速,他们活跃、充满活力并且非常乐于与他人交流。尽管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但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将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视为自己的伙伴,喜欢与同伴们交谈玩耍。此时,孩子们开始区分与父母和老师的人际关系,还有同龄其他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们与同伴玩游戏以发现他们的个性并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基于游戏的培训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一般教学方法引起的问题,并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将潜在的学习过程有机地融入儿童的日常游戏生活中,并达成完全发展儿童大脑的学习目标。该系统的各种职能同时增强了教孩子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阶段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由于年龄特征因素,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言语表达能力均比较差,需要在良好的幼儿教育中加以合理引导,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现如今很多幼儿教育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脱轨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理解困难性。与此同时,许多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多以应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教学体系,无法充分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开展幼儿教学,导致很多时候幼儿往往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无法理解教学内容。当幼儿在对幼儿教育缺少兴趣之际,这样的幼儿教育很难有效提升质量,甚至出现幼儿不配合教学的现象。比如现如今很多幼儿教师在构建教学活动之际,过于重视知识点的融入,但是在培养阅读能力上却出现一定的不合理现象。所以就目前来看,幼儿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教育之际,还要能够从综合素养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活跃十分关键,对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自主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化教学环境
        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断优化游戏化教学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开发潜力。幼儿在游戏中密切配合,还有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与生活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幼儿年龄和性格特点,选择贴近幼儿兴趣爱好的游戏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知识。只有符合这些要求,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游戏化课堂教学,从而为幼儿的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将幼儿在游戏教学中获得的成果,如图画、手工折纸等,粘贴在班级墙壁上,并鼓励幼儿用画笔对游戏成果展示墙进行装饰。这样,可以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游戏化教学环境,为后续各种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借助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幼儿时期的幼儿爱玩、好动,对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性,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为其创设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趣味游戏活动内容,以在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使其能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在缩减幼儿对学习活动疲乏感的同时,激发起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游戏的引领之下,既能从中收获快乐,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例如,在培养幼儿对“金钱”的初步认知时,我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给幼儿引入了“大富翁”的游戏。不是直接进行游戏,而是为幼儿准备了足够大的白纸和水彩笔等工具,然后和幼儿一起绘画“大富翁”的地图走形,一起设计“地图”中的装饰和指令(休息一下吧、向前走3步、向后退2步等),一起为“大富翁”地图涂上喜欢的颜色……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大富翁”游戏的趣味性,还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充分激发其想象力,使幼儿在游戏带来的欢快氛围影响之下,既能获得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又能进一步提升幼儿对钱财概念的初步掌握,一举多得。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孩子
        在进行游戏时,必须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并且由教师正确引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保证思维的启发。比如,在进行积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与孩子交流,从而引导孩子搭建积木,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团队配合与审美能力,更可以在沟通过程中强化口语表达能力,这个游戏过程才是一个有趣且有效的过程。
        (四)注重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幼儿的积极性起到调动作用。教师应在幼儿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幼儿积极的课堂评价,使幼儿受到肯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还应恰当地指出幼儿的不足之处,使幼儿明确自身的缺点,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除教师评价以外,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互评,并要求幼儿根据自身在游戏化教学中的实际表现,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予以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游戏环境下开展幼儿园教育,不仅符合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方向,还能引导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助于推动其全面成长。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们也要不断革新自身教育理念,优化自身职业素养,立足幼儿的身心成长特征和幼儿园教育实际创设游戏活动内容,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以帮助其获得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锻炼与养成,并与家长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使其能喜欢幼儿园生活,能在幼儿园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党进.让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快乐成长[J].试题与研究,2018(35):90.
        [2]程佳.幼儿园课堂游戏化教学实践问题思考[J].家庭生活指南,2018(12):290.
        [3]于涛.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校园(中旬),2018(12):80.
        [4]田斌.教学游戏化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实现[J].知识文库,2018(23):88.
        [5]刘树清.浅谈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