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阳
[导读]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张阳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重庆  400061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的教学,而是以素质教育为向导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当然,初中语文教学自然也是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中需要具备的一项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获取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较低,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正是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方式。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这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以下几点问题就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类型。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以提高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普遍存在
        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重点。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往往都会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长期的处在这种以考试分数提高为目标的教学中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乐趣,更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初中学生正处在逆反心理严重的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昧的以提高考试分数为目的开展教学势必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取得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更别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了。
(二)教学资源的缺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重点,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开展拓展性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积累得到锻炼和拓展。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开展拓展教学的意识,然而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只有具有灵活的思维才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才能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初中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为初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此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对语文学科提出的教学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是对新课改的时候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小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可以使学生在小组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为在小组中学生们相互发表意见和探究是发散自己思维的体现,也是听取他人意见和看法的有效方式,以此来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的引导他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我在本节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提藤萝瀑布”的写作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明确来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之后学生们就可以在小组中相互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学生们进行思考、探究、发表观点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也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问题为引导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但是问题的提出要注重科学和合理性,要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这样才能使问题的提出更有其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避免学生因无法解决问题而降低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道题:中国石拱桥建筑有哪些特点?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就有了学习和思考的方向,并且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可以得到激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们就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的内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当然,以问题为引导还有其它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需要教师认识到其重要性和掌握好方法,从而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现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文章都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教学法开展教学。例如在开展六年级语文《三顾茅庐》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比如我在本节课程中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情节。通过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课本上讲述的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的文章的含义和道理,还可以使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表演和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除了在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之外,在现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其它文章教师都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使学生在情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更是每一个初中学生需要掌握和具备的一项技能。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和优势,以此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也为初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玉怀.培养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6,(5).164.doi:10.3969/j.issn.1673-2162(e).2016.05.154.
        [2] 姜泽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4).60-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