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友初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第二初级中学 511547
摘要:一直以来,农村初中数学处于低效化的教学状态,这与生源质量欠佳、教育资源有限、教学方法落后都有直接关系,导致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立足教育改革新形势,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何去何从,成为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本人认为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更符合农村孩子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大家开动脑筋,创设各种样式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与记忆,逐步提升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教育; 初中数学; 思维导图; 教学创新
考虑农村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学生很难通过更多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尤其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形成厌学心理。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更新结构、如何打破低效困境、如何激活学生主体意识,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的本质是训练发散性、创新性思维,颠覆了传统的“题海战术”训练模式,以思维导图为工具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习有效性。那么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本文分析如下:
一、初中数学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一)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
思维导图的实质就是整理知识框架、完善知识结构,在数学教学从课前、课上到课后的每个环节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工具,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快速梳理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与要点,以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为延伸,不断补充与完善知识模块,帮助学生系统性、结构性地掌握数学知识,梳理知识脉络,逐一突破学习难点,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有效学习任务。
(二)借助思维导图调动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文字、符号、色彩等要素,使得学习过程更有灵性、更有趣味,颠覆了传统文字式、说教式课堂活动的枯燥性。另外,初中数学涉及很多零散的知识点,包括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这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很大的理解难度,而且记忆不深,一边学一边忘;然而借助思维导图工具的图文并茂特征,整理原本碎片化的知识点,通过由繁入简、化零为整,强化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让初中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成功调动学习兴趣。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探索能力
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工具,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更要延伸课外资源视角,综合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创造能力,激活自主学习的强烈动机,渗透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借助思维导图培养探索学习能力,先从教师示范绘制思维导图着手,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学习习惯,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串联自主学习过程,整合数学知识点,以此促进自主学习、探索创新与知识迁移等综合能力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一)化繁为简,深化理解数学概念
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点在于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这也是处理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根基。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上,老师习惯照本宣科的讲课模式,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与运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学习数学概念时用到思维导图工具,则能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激活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主动性,通过梳理知识脉络,把握数学概念的关联性,借助各式各样的图示符号加深印象。例如,学习“二次函数”时,本节课的要点就是区分理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概念,通过思维导图呈现重点知识,以“函数”为关键词,延伸“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为分支,再具体补充有关图像性质、表达式、k的取值范围等相关知识,深化理解函数表达式,掌握基本概念与函数解决技巧。
(二)循序渐进,构建完善知识体系
学好数学知识应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完善认知体系,夯实知识基础,那么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变得更简单、更有趣。因此面向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善于整合碎片化的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有效衔接新旧知识,启发学习思路,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善知识体系。例如,学习“圆的概念”时,本小节涉及很多细碎的知识点,学习过程极易发生知识混淆。所以围绕“圆”为核心词,延伸二级关键词包括“静态定义”、“动态定义”、“弧”、“弦”等内容,逐渐完善各级知识框架,层层递进地突破各层知识要点与难点,有关联性地了解相关知识,学习难题迎刃而解。
(三)深度探究,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思维训练历来与数学教育息息相关,这也是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激活求知动力的重要载体。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整合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与创造,通过趣味的符号、多变的线条等要素绘制思维导图,启发深度探究与个性拓展,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学习“相交线”时,先从设计问题串着手,包括“①直线相交的情况有几种?”“②只有两条直线相交这一种情况吗”“③两条直线相交和三条直线相交,二者异同点有哪些?”在理解相交线不同情况的基础上,以“相交线”为关键词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二级标题列出“两条直线相交”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种情况,再具体到第三级标题补充相关知识,以此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清晰建立数学知识的关联。
总之,立足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挖掘数学课程的学科特色,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工具,对于“教”与“学”来说都是有益的体验,极具教学实践价值。借助思维导图为载体,梳理知识脉络、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能力,能够成功帮助农村孩子打开思路、掌握方法,使得学习数学的过程将变得更轻松、更有趣;那么作为扎根基层的数学教师,也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探寻多元的教学方法,把握数学活动与思维导图的契合点,为孩子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从根本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落实课程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孔凡卿.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83-84.
[2]赵洋,黄秦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J].数学通报,2020,59(5):21-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