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胡俊涛
[导读] 在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科特征,还是理论方面,初中物理学科都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胡俊涛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致远初级中学 724200
        摘要:在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科特征,还是理论方面,初中物理学科都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实践和创新,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遇到困难,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应该客观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改进教学方法、方式和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文,就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物理力学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抽象并且难理解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的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相结合,针对教材中的实际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
2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现状
        初中阶段里物理力学是较难的部分,并且占据着物理学习的半壁江山。首先因为力学这部分的内容非常庞杂繁冗,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同学们学起来较为困难,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同学们认知水平的差异,所以对一些不好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就习惯性地忽略,从而导致了较多难以理解的知识堆积,进而使兴趣缺失,最终放弃物理学习[1]。同学们也通常不去与生活相关联,所以导致问题不能较为容易地理解和解决,并且他们惯常于死记硬背,不能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里头去尝试理解解决不熟悉的物理问题,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
3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问题探究教学
        教学活动应当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积极的求知状态、促进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行为。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理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绝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保持。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地设置新的物理情境,使他们不断的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他们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新的能力。例如,在“声能传递能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多媒体情境展示:把石头扔进水里形成一圈圈的波纹,水面的树叶也随之起伏。提问:扔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递给了树叶,声波与水波类似,也是一种波,它可以传递能量吗?这样以问题情境入手,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再如,在探究照相机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下列情境:早晨父母送我们上学,汽车到达小区门口,当汽车靠近智能停车系统的摄像头时,显示屏会显示汽车的像越来越大;当车牌的像达到一定大小时,就可以自动识别出来,从而判断是否放行。进而引出探究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规律[2]。
        3.2思维导图教学
        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物理力学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点比较容易混,不利于相关内容的记忆,也不利于物理力学的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理论知识,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物理力学中的一系列的知识点通过点、线、面的画图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结构,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是构造知识体系的重要渠道。思维导图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优化各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图教学”由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可以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将物理力学的知识和能力牢牢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开展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融入生活情境
        我们物理教学时能够去引入我们的生活,进而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更为明白清晰,因为物理知识的抽象化,所以借助生活情境与生活实例来使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有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在摩擦力的学习当中,在课堂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同学们去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将摩擦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例如,鞋底的花纹可以使鞋子与路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加,以此来增大摩擦力,进而避免打滑。在光滑的地面划线条状、网状条纹也是这个原理。同时,在一些光滑的路面上,为了增加摩擦力,人们还会铺上一些碎石与杂草。当然,生活中的摩擦力也不全是有利的。因此,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情景,将摩擦力应用于教学当中,保证学习效果。这样就能够使这一教学中的重点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入实际生活的情境,能够助力于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助力学生的物理学习。
        3.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而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物理讲解,没有各种配图的说明使原本丰富的物理知识变得索然无味,从而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将信息技术普及到初中物理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黑板展示课堂教学模式,制作丰富生动的物理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授课,强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程度[3]。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对学生进行课堂教授,在进行问题导入时就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在屏幕上分别放置一张工人运沙子的图片、一张学生推墙壁的图片、一张田径运动场上起跑的照片,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图片内容分析其中存在的摩擦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将自己理解的摩擦力的图示画出来,然后让其余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最后一张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也是脚下、和手的摩擦力使得人在起跑时获得不一样的初始速度。利用物理课件,教师还可以在备课时将重点内容进行不同颜色和加粗的标注,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到标红或加粗的字体,就会自觉重视学习的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3.5 相应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通过课后作业,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后作业的灵活性还不够,尤其是课后作业并不能积极的结合生活常识以及日前的生活热点,这些作业可能并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比较难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布置物理课程的课后作业时,积极的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行以及热点问题,比如现在的芯片问题、电动汽车、风力发电、锂电池新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等,通过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材料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路上经常遇到困难。如何让学生快速汲取课本知识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重指导、轻灌输,激活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学习兴趣,合理创新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2] 孙红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中外交流,2015(36):178.
        [3] 任用镭.物理学科还应教给学生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3-7-1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