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胡建波
[导读] 自从新课标落实以来,小学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获得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
        胡建波
        吉林省集安市实验小学  吉林集安  134200
        摘要:自从新课标落实以来,小学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获得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所以小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和数学素养结合,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同时获得能力提升。本文就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教学推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逐渐提升。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和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同样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将数学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进行整合,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可以充分的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获得数学综合能力发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随着目前社会不断地发展,素质教育当前得到了全面普及。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也不再仅仅只看学生的成绩,而是会考虑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只能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综合素质的完善体现在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目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新课标中提出了一定要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基本的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为了提升数学的数学素养,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究,找到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各项技能,使得他们可以今后为社会真正的做出贡献。通过在数学课堂中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推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能够对教学的评价模式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这样可以让教育变得更加的现代化。另外就是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应用到数学的知识,那么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另外就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因为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是忽视了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所以整个课堂变得比较的沉闷,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那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落实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比如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些动漫卡通情境等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这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在学习《加减运算》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可以在计算题目的时候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加入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某一天,灰太狼抓了四只羊,但是在回家的途中,跑了两只,然后问大家还剩几只羊。因为学生对于这个动画片都非常的喜爱,所以这样的内容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集中,也就会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为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也可以从不同层次学生角度出发提出问题,避免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课堂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对未知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解答。所以数学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借助对相关的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可以在运算的过程中去深入了解各种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其中的价值,这样学生对教材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让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区别还有它们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方法等等。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掌握圆柱圆锥的特点,通过自己的探索能够找到计算的公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摸索出了圆柱和圆锥本质的内涵,也就加强了对两者的区分和认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落实小组合作
        为了让学生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对数学课堂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能够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成立一个个学习小组,同时坚持同组异质的原则,也就是需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基本一致。让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彼此的交流和学习,互相之间借鉴,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小组合作的综合水平,实现小组内成员共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的内容对于这部分知识进行探究,了解扇形统计图具体分布,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小组完成了内容的讨论后,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比如各组在讨论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把这种方式作为平时处理数据的方法,使得班级整体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这样可以让一些以往有问题不敢问的学生建立起质疑的精神,能够让自己的问题在小组内得到解答。小组合作有效提升了班级整体的教学水平,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
        (四)落实生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通过观察更好的落实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注重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当然在落实生活实践活动的时候,也需要家长和学生积极地配合,要帮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掌握知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比如在学习升和毫升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找相关的数据的生活用品,提高学生的效率。又比如在学习加减运算的时候,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制作教学模具等等,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不断加强个人素质的建设,实现了数学素养的提升。并且随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理论知识,并可以将生活实际与学习内容相互结合,从而逐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雪花.小学三年级数学如何在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9,(5).279.
        [2] 谢宗权.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上旬).2019,(7).90-91.
        [3] 郑木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