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第一小学 722300
摘要:画图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它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构建更加清晰的数学思维。但从现实教学状况来看,小学低段学生在画图意识、掌握画图技巧以及应用画图解题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画图能力的提升。而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画图能力的培养是增强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画图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画图能力;学生
数学是小学学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这一时期是初步系统化接触学科知识的开始,所形成的思维、掌握的能力将会影响今后学科水平。因为数学主要内容是“数”和“形”,要克服抽象性难题,画图则是连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画图思维,懂得应用画图技巧,解题效率会明显上升,同样自我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特别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针对画图知识展开指导,有效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画图能力状况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画图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这一能力可以深刻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但就实际教学而言,很多低段小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画图意识和画图能力,同时教学中对这一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力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低段小学生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画图这种操作性较强,且具有丰富内容的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很乐意亲自参与,了解画图解题的方法技巧。然而实际应用很少,大多小学生缺乏自主画图意识,无论是学习,还是完成作业过程中都会忽略画图技巧,数学思维灵活性较弱,导致学生只有在面对固定图形时才会运用,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画图解题的价值和意义[1]。另外,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画图能力的重视力度较低,且画图技巧的指导缺乏深度。一方面老师在讲解画图知识过程中,为学生设置的思考时间和机会很少,学生不足以全面消化,而且参与画图解题的训练机会很少,无法从中体会成就感,掌握的画图技巧仅处于浅层次,所以很难在实际解题中灵活应用;另一方面教学中老师更多将画图作为一种解题工具,没有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指导,使得很多低段小学生缺乏画图思维品质。
二、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呈现实际应用情景,引导学生构建画图意识
不同于其他时期,小学低段教学面临众多现实问题,学生经验和理解能力薄弱,不具备数学思维意识,要培养画图能力,首先则要从意识和思维上做出启发,让他们认识到画图的重要性,并主动了解图画的内涵和底层规律,以此树立画图行为意识。在以往教学中,因为以成绩为主导的理念影响,学生思考过程和兴趣意识被忽视,导致很多低段小学生并不具备画图意识,在解题思考中对于画图存在认知上的偏差。而且教师在解题指导中较少演示画图思考方法和应用过程,学生很难对画图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所以,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画图思维意识的开发,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实际应用情景,让他们亲自感受画图的便捷性和技巧性,认识到画图在解题和理解抽象知识中的价值,从而产生画图兴趣,积极从情景中获取相应的知识[2]。其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面对不同的题型和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具体的画图思考过程,使学生深化体会画图的意义,以此在学习中产生画图的需要。
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低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错误问题或者是疑难内容,将画图思维渗透于其中展开讲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使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解题思考习惯,以此为后续画图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把握教材核心思想,指导学生掌握画图方法
画图方式是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关键点,只有学生掌握了多种画图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情境下的数学问题。那么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老师则要注重画图方法的讲解和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应用画图方法。就数学教材来看,画图方法的出现需要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并借助示意图、实物图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充分理解各个方法的含义和应用过程,在脑海中构建清晰的画图思路。低段小学生缺乏数学逻辑思维,更多依靠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来理解知识,那么在画图方法的讲解上,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个性特征,选择最佳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具体的画图方法。另外,在方法掌握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方法引入实际案例,与学生共同交流分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具体方法的应用过程,明确核心思想。以此引导个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能力。要注意的是,画图方法同时与数学结合思想有关联,要注重这一思想的启发,引导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懂得将图形和知识内容充分结合,以此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3]。
(三)组织画图操作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现代化小学教育中,动手操作活动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但在画图方面,学生常常存在应用不熟练的问题。原因在于画图操作的训练机会很少,不同情境下学生缺乏训练,教学的重点多在学生能否看懂图形,是否可以观察、辨析图形,而缺少对画图解题操作技巧的引导[4]。同时,在学生画图过程中还存在形式化问题,因为教材关于画图教学并没有做出系统性的设计,老师仅是零碎式的讲解,并特别强调画图的美观性,尽管学生会树立认真的态度,却在无形中会限制学生画图的欲望,过度重视画图的形式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考,也会偏离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本意。所以,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针对这一能力,教师要组织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为学生设计不同情境的题目,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画图技巧进行操作,并在操作中总结经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不断地提升应用画图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践中,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和教材内容设计与画图操作相关的问题,进而呈现具体的情景,提出确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低段小学生动手能力薄弱,那么教师要恰当地做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亲自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呈现图形后,教师还需要启发学生观察,懂得与数量关系结合,明确解题思路,运用图形快速找到列式计算的方法,形成完整的画图思维和操作思路,以此发展个人的数学综合素养。
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丰富的学科知识始终和图形结合在一起,如若缺乏画图思维和能力,学生解题效率很低,一些抽象的知识很难建立清晰的架构。所以,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教师需要为学生真实呈现画图应用的情景,展现画图的价值,以此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画图意识。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针对性教授画图方法,组织画图训练活动,使学生熟练画图的应用技巧,不断地在操作中总结经验,从而提升个人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军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才智,2020(19):79-80.
[2]罗玉.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17):36-38.
[3]刘志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画图思考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经贸实践,2018(19):265.
[4]江忠.巧用数形结合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1):101-10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