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韩永德
[导读] 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这是践行教育改革的关键点,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必由之路
        韩永德
        青海省循化县高级中学  811101   
        摘要: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这是践行教育改革的关键点,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必由之路。把握新课标,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现实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发展动向,提出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从渗透物理观念、启发科学思维、鼓励科学探究、端正科学态度四个方面探寻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必要性; 培养路径
        物理课程作为讲究逻辑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其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往往打压了学生的探索动力。立足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目标要求,把握物理课程改革方向,笔者认为我们要充分认清物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目标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将核心素养教育思想贯穿物理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1.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提出迫切需求,伴随着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定义不再限定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在此基础上关注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教育肩负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更要积极践行核心素养思想,紧跟“立德树人”发展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目标。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认真研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明确核心素养的主体内容与界定范围,结合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明确课堂教学的新内容、新目标、新手段与新方向。在物理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穿插核心素养思想,既凸显了学科特色,也满足了学生发展所需,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因此,新时期赋予教师新使命,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如何激活求知动机、如何活跃课堂氛围、如何提升教学成效,这些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2.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2.1 科学引导,渗透物理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观念,这是夯实核心素养的最基础环节,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认知物理的运动、能量、物质等相关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动机,促进知识内化。例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时,为了变“抽象”为“直观”,课前播放一段新闻事件——2020年7月,我国对外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1:1着陆平台和火星车”,次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天问一号探测器升天。这一时政要闻顺利导出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在两个木块中间放置一根弹簧,并用细线绑住弹簧,确保木块保持静止状态,使用剪刀剪断细线,观察木块运动状态的变化,并讨论发生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导出“能量守恒”思想,最后再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分析“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原理,理解分离解体之间的能量转化,从理论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强化学生的物理观念。
2.2 营造情境,启发科学思维
        通过创设多元实践情境,落实创新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由此拓展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启发科学思维。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逐层逐步地分析、思考、推理与论证,感知物理知识的趣味与魅力。例如,探究物理知识“空气浮力”时,设计实验场景:如果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公斤重的棉花和铁块,在保持天平平衡的状态下,分别盖上玻璃罩,将两边天平里的空气抽干净,再继续猜想:“天平还会保持平衡状态吗?”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真空状态下,放有棉花的一端天平出现下沉,学生由此陷入深思:“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了情境为依托,极大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家一起经历处理实验问题的过程,成功启发科学思维。
2.3 优化实验,鼓励科学探究
        通过优化设计物理实验,能够激活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夯实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基于实验内容与实验目标,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内容,提出科学的假设,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整理实验步骤,独立处理信息,分析实验结果等等。例如,开展实验活动“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设计探究任务,首先介绍实验目的,由各小组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假设、讨论方法,如有的小组计算加速度,有的小组计算速度,有的小组采用数据采集等等,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动手操作,合作处理数据、绘制图像、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各小组由一名组员介绍实验过程与实验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科学探究能力。
2.4 结合案例,端正科学态度
        物理学科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共同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把握物理与生活的关联性,通过自然、科学、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探索物理理论与物理观念,端正科学态度,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视角为出发点,结合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科学态度。例如,学习“摩擦力”时,通过一段多媒体视频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如地毯防滑、沙滩上推小木箱、狗拉雪橇等等,再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神奇的摩擦力现象;最后探讨“静摩擦力”,让学生尝试握住杯子,在桌面上推动书本,感受静摩擦力的存在,总结产生条件。运用物理知识探索生活,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立足核心素养教育思想,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把握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要求,客观、全面地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将核心素教育穿插到课程活动的每个环节,将理论观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教材知识与生活案例相结合,给物理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真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体现生本教育的根本思想,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诗艺,张金良.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2020,(5):135-136.
        [2]廖国勋.基于实验教学的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0,(2):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