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与实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韩婷
[导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采用课时形式的教学导致老师无法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的建立,能够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前首先对知识内容进行概述性的了解
       韩婷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      710000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采用课时形式的教学导致老师无法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的建立,能够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前首先对知识内容进行概述性的了解,从而能够确保在每个课时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知识点,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建立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工作是按照每个单元中的小节开展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时不连贯的情况,通过构建单元整体教学体系,能够有效确保每一节课时的开展相互连接、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确保每个章节数学知识的讲解更加系统全面[1]。
1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与实施存在问题
        1.1授课知识重点、难点不突出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自我总结能力不强,对于数学知识中难点、重点难以进行有效的整理总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突出难点和重点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是老师在教学的核心,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重难点发散的,小学阶段的数学重难点包括原理、方法、概念等。这些重难点都属于是基础知识,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但是在当前阶段,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对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不够突出,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地掌握,产生每个知识点都是重难点的错误认知,从而导致重难点不够突出。
        1.2课时、知识点之间没有联系
        因为对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当前阶段很多老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够成熟,导致很多老师虽然重视单元整体教学,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课时、知识点不连贯、没有联系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对数学内容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内容整理,完全按照教材顺序对知识进行梳理,导致实则仍是采用按部就班式模式开展教学。
        1.3教学方法偏差
        在新课改的理念背景下,对于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或者存在部分老师过于追求新型的教学模式,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认知能力以及课本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学模式虽然逐渐多样化,但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却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2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2.1提升老师教学素质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接受者,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起到直接的影响。首先,老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魅力,从而确保后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老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首先,老师需要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目标以及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解掌握,对课本内容加以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整理,同时可以通过借鉴其他老师的优秀方式开展教学。另外,还可以通过会议的方式使数学老师交流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验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互相帮助,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团队整体教学能力。
        2.2确定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老师将知识的重难点突出讲解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更高质量进行掌握巩固。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乘和除》一单元讲解时,老师需要讲解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乘法和除法之间的互相运算加以了解,从而确保学生在利用乘和除知识时能够有效解答问题。
        2.3制定单元整体目标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开展前,老师首先需要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向,有助于老师对每个单元的知识内容、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单元整体架构进行设计时,老师需要掌握每个课时之间、单元与课时之间、每个单元之间存在的联系。确保在课堂上老师能够明确地指出本单元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哪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本单元是哪个单元内容的延伸、是哪个单元内容的基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学习[2]。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周长》一单元教学时,老师在教学工作开展前,首先讲解长度的概念以及线长度的表达方式、单位,明确周长定义,讲解长度和周长之间的关联。然后告诉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正方形、长方形周长计算的两种方式所存在的一定互通性以及其与《乘合除》、《混合运算》两个章节直接的关系、并告诉学生这一章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乘法》一章。最后讲解周长的计算能够解决例如包书皮、篱笆设计等实际问题。通过本单元的总体分析,让学生明白学习本章知识所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构建单元知识框架,构建整个学段之间的联系。
总结
        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的建立不需要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顺序性讲解,老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梳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各个单元的知识内容重新串联,保证单元知识,课时知识能够承上启下即可。
参考文献
        [1]朱礼娜.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与实施的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8):83-85.
        [2]蔡文雪.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与实施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